留在石家庄过新年身暖心更暖

2021-02-09 10:39:54 作者: 留在石家庄过

《此心安处是吾乡 留在庄里亦新年》系列报道之六

留在石家庄过新年身暖心更暖

本报建议的“春暖花开,回家看您——晚报捎句拜年话”举动受重视

■杨玲(左)是山东人,2010年来的石家庄。

■作业中的潘玉华。

□本报记者 刘志茹 晓华 本报首席记者 李惺

在庄里打拼的许多新石家庄人,纷繁经过晚报融媒体渠道向家园爸爸妈妈报一声安全、送一句问好。政府、社会、企业、社区等纷繁推出的暖心举动,让许多新石家庄人充沛感触到,第二故土也是故土,正所谓“我把石家庄视故土,石家庄把我当家人”,留在庄里新年,一点不孑立,身暖心更暖。

假如您也在石家庄单独打拼,假如您也留在石家庄就地新年,能够在燕赵晚报的微博、微信上给远在家园的亲人送去新春寄语。

最想吃妈妈做的“巧果”

说起不回老家新年,杨玲说,尽管有一点点不舍,但仍是乐意呼应号召,挑选在石家庄新年。“再说,新年的时分单位万一有啥事,我留在这儿也能够随叫随到。”新华区协作路大街的作业人员杨玲,用朴素的语言说出了心中的主意。

杨玲是山东烟台人,2010年来到石家庄。由于爱人是石家庄人,杨玲从此就在石家庄安了家。来石家庄现已11年了,每年过新年,杨玲都要回去陪妈妈一同新年。“平常没有时刻回老家,新年假期长一些,我就回去陪陪妈妈。”杨玲说,爸爸几年前逝世了,她怕妈妈一个人过新年会感到孑立。

但是,本年杨玲多年构成的常规被打破了。连日在抗疫一线的辛苦奔波让她了解,石家庄能重启是多么来之不易。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她便决议呼应号召就地新年。当杨玲把这个主意告知母亲时,善解人意的妈妈非常了解,她告知女儿:“作业为主,过了这阵子,今后有时刻再回来。”

作为一名大街办的作业人员,这段时刻,杨玲一向繁忙着。1月6日,石家庄对小区进行闭环办理并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在这场抗疫举动中,杨玲和别的一名搭档担任核酸检测所需物资的收取和发放。那段日子,时刻紧任务重,为了早点把物资领回来发放下去,尽管气候冰冷,但杨玲和搭档总是提早早早来到物资发放点新华区文体中心等候。“有时需求排六七个小时的队,咱们才干把物资悉数领完。”把一切的物资都领回来后,杨玲和搭档需求连夜把分到的物资发给所辖的各社区,这样才不会耽搁第二天的核酸收集作业。等她们把一切的物资分发完毕,往往现已是清晨两三点钟,有时乃至会到四点。而第二天,她们来不及多歇息,又出现在核酸收集现场。

核酸检测完毕后,杨玲又开端了核对辖区人口信息的作业。人口核对作业总算完毕,杨玲和搭档又投入到了辖区的企业复工复产作业中。尽管很辛苦,但杨玲心里觉得这些支付都很值得。在石家庄,杨玲和爱人、儿子与婆婆日子在一同。眼瞅着就到新年了,杨玲家还没预备年货。婆婆想帮助,但杨玲不让。由于疫情之前婆婆刚做了手术,杨玲不想让白叟劳累太多。“现在超市都开了,买东西便利,哪天我抽个空就把年货买了,必定让白叟开高兴心肠过个年。”杨玲说。

尽管挑选了就地新年,但从感情上,杨玲依然不舍。想妈妈,想妈妈做的家园菜,最想妈妈做的“巧果”。“巧果是一种做出许多把戏的面食,能够做成小动物的形状,还用颜料点上眼睛……”说起这些,杨玲如数家珍。

新春寄语:等时刻适宜的时分,我必定回去看妈妈,再吃妈妈做的美食。

新年视频给爸爸妈妈和哥哥姐姐拜年

“这么多年了,仍是第一次在石家庄过新年。”41岁的潘玉华是广西玉林人,1997年他来到了石家庄。从军、转业、在此作业,随后他还在这座城市安了家。老家间隔石家庄比较远,因而潘玉华只要新年才干回家和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聚会。但是本年这个新年,他决议呼应就地新年的建议,改动以往回老家过新年的习气,挑选在石家庄新年。潘玉华说,1月6日石家庄开端闭环办理,他就地新年的主意愈加坚决了。“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说出了自己不回老家新年的决议,他们很快回复道:要害时分不能给国家添麻烦,等今后便利了再回来看咱们。”说起爸爸妈妈的注册,潘玉华很是感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