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李寰
本学期开学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简称“文新学院”)学生李子屯在选课系统上选了《法医国际:全球大案的深度分析》通识课程。与传统的公选课不同,晋级后的《法医国际》除了有华西根底与法医学院的教师授课外,还约请了外专业的专家和职业专家协作“跨界”授课。
这是四川大学通识教育的一项新测验,从二零二零年秋季开端“上线”,已运转一个学期。“打破学科壁垒是最大特征。”据四川大学教务处负责人介绍,校园致力于在3-5年内,打造100门有特征的通识中心课程,在完结常识教授和才能培育的一起,杰出价值引领和品质刻画,该方案也被称为通识教育晋级版。
一堂“立体”的课
打破学科壁垒,丰厚课程内容拓展学生常识面
各大高校都开设有公共选修课,但一直以来,公选课都被质疑为“缺少营养”的“水课”,不少学生上公选课仅仅为了获取相应的学分,教师也仅仅为了完结必要的作业任务,学生的学习取得感不强。
四川大学以学生生长为中心,对通识教育系统进行优化晋级。“课程整合了多个学科的优异师资,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更全面地把握各类常识,完善学生的常识结构和思想方法,培育复合型人才。”在四川大学教务处负责人看来,从公选课到通识教育中心课,改动的不仅仅是称号,更重要的是经过古今中外文、理、工、医各范畴经典文献、思想、中心常识的学习,特别是强化对中华优异传统文明的教育与熏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会与实践,提高学生的文明底蕴和精力气量,增强文明自傲。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与安全学院教师赵辉也以为,通识教育中心课程便是为了拓展学生的常识面,翻开思想,对多种常识进行储藏,提高其自主学习才能,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面临极速革新的未来所带来的应战。
一堂通力协作的课
多学科教师一起参加,设置五大通识模块
现在,四川大学第一批通识教育中心课程已跨学科开课,掩盖2020级一切专业的重生,本学期将面向全校学生敞开选课。
师资方面,许多课程需求由多个学院的教师跨学科一起完结,这也是四川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的一大亮点,学生可以从不同教师的讲堂上习得不同的学科常识,感触不同的思想方法。比方《生命哲学:爱、美与逝世》是由化学、哲学和临床医学院等9个学院、11个学科的11位教师一起完结,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视角下手,经过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效果,全面讨论生射中爱、美与逝世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怎么去爱、去寻求美、正确面临逝世而过风趣且有含义的终身。
讲堂也不再仅仅是教育,而是更多地需求学生自动参加沟通,标本收集、脑电波操控小球试验、小车拼装工程实践、VR讲堂、博物馆观赏等丰厚多样的教育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积极性。
四川大学教务处专门成立了通识教育专家小组,设置了五大通识模块,其间包含人文艺术与中华文明传承、社会科学与公共责任、科学探究、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国际事务与全球视界。
专家组依据完善学生常识结构的需求,确认课程选题,学院教师依据选题进行申报,并安排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师们团体备课。课程组先拿出教育大纲,然后由专家和其他课程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并重复进行多轮打磨。
此外,从备课到上课,再到课后反应,由专家全程把关,每个月做一次“学生课程点评问卷调查”,结合专家小组、督导委等现场听课评教,实时反应课程组完善课程建造,若接连两学期未得到专家和学生认可,课程会逐步被筛选。
一堂“活起来”的课
保证课程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让学生想学爱学
《法医国际:全球大案的深度分析》十分抢手,课程上线不到两个小时,4个班超越300个名额就被一抢而空,特别受文新学院、空天学院、数学学院学生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