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文化展展品 关公铜坐像(明)
新乡市博物馆藏
“文博热了,是件好事。我们遇到了好的时代,但其实也面临很大的挑战。”吴中博物馆馆长陈曾路直言,“因为热是一时的,热了之后,需要靠我们的具体工作提供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把这个热度持续下去。那么,我们的博物馆准备好了吗?又是否有能力策展去满足公众的要求和需求?要下很大功夫!”
在陈曾路看来,比起热度,博物馆更需要的是“定力”,“既要看到当下,更有能看到长远的定力。不管热还是不热,博物馆有自己的工作规律,在倾听社会呼声、观察公众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核心竞争力。”
“这个核心竞争力,对于博物馆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内容产出的能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需要各方面人才的培养和积聚。除了考古专业的人才,还需要运营、传播等领域的人才。”他以河南博物院的出圈为例,“这是媒体、院团和博物馆几方面的合力结果,单靠博物馆的一己之力,很难有这样的火爆程度。”
“博学笃行”吴中博物馆教育之夜
在去吴中博物馆担任馆长之前,陈曾路曾在上海博物馆工作多年。他对上海博物馆的几次“出圈”也如数家珍,“2002年上博展出《清明上河图》,2003年上博展出《淳化阁帖》,2004年上博展出陕西法门寺的稀世珍宝,都曾‘出过圈’。尤其是展出《清明上河图》,已经到了连出租车司机都在热议这幅画的热度。人们排几个小时的队伍,只为一睹国宝真容。”
比起靠一两件国宝级重点展品“出圈”,陈曾路认为,眼下的博物馆热其实是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结果。“它不仅不是单一展品、展馆的行为,也不是一时一刻的偶然。作为博物馆人,我们要顺势而为,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红利期,但更要有定力,按照规律做事,总有火起来的时候。”
遵循博物馆工作的“规律”,并不意味着因循守旧的思路。相反,陈曾路觉得应该与时俱进。不久前,他专门写了一篇名为《博物馆里的故事》的文章,发出了“为什么以博物馆为题材的影视剧这么少”的疑问。“博物馆里的故事不比医院和学校少,除了‘有故事的人’,最重要的还有‘有故事的物’。”陈曾路说。
从口红、胶带、考古盲盒等“网红”文创,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现象级综艺,随着文博热的进一步升温,有理由期待“博物馆里的故事”转化为大众期待的优质影视剧。
栏目主编:李君娜文字编辑:李君娜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图片编辑:雍凯题图为《唐宫夜宴》视频截图文中图片除标注外,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