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新医保支付:这家医院让医疗行为“可打分”,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近7天

2021-03-13 11:21:36 作者: “玩转”新医

如今在十院,“一站式”几乎随处可见:除了技术革新,更多是在服务中体现贴心、精准。参照德国综合肿瘤中心(CCC)模式,医院建立了结直肠肿瘤中心。患者魏先生按照“肠镜检查阳性—结直肠肿瘤整合门诊—B超排除肝转移—快速病理、入院—立即或次日手术”的流程,在该一站式中心接受诊疗,“术前各种检查只花了一天不到,住院也不过一周,而且恢复得很好,特别感谢医护人员。”据悉,通过该中心,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在7.6天,较市级医院缩短约6.4天;最快术前等待时间仅0.9天,每指数单价下降15.4%,每指数成本下降17.3%,医保结余提升202.4%。

除了考评,DIP还在推动什么?

正如徐亚伟所说,临床医护、患者或许并不需要完全清楚DIP和DRGs每个参数、指标的定义,“它们作为考核手段,正在打造医疗行为和医疗价值的新体系,倒逼我们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医生的诊疗思维也转变了——从症状学到病因学,谁能更好地溯源发病机制,对患者进行综合健康评估,谁就能用相同费用,让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十院的试点实践中,医院管理者也发现,未来三级医疗机构应更多在分级诊疗中发挥作用。“第一,可以更好地借助医联体模式,减少简单病种,将其导向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阑尾炎、疝气、胆囊炎等单一病种的常规手术,应该分流至二级医院,门诊随访、配药等则应更多与社区联动;而仍愿意选择在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日间手术、微创化、门诊一站式服务等都能更好提供就诊体验。”

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说,DIP和DRGs的主要目的是让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更有序化,有效约束过度诊疗,对患者而言也提供了一种保护——医药费不再由单个医疗机构决定,而由平均值决定。

不过他也提出,正如任何支付方式都有利有弊,以DIP为例,它确实可以阶段性解决目前存在的医疗行为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起到规范临床行为的作用,“它的算法模型基于前3年的大数据,是否可能迁就了临床的不合理?同时,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未来也应纳入测算指标。”因此,规定临床路径的DRGs,与DIP互补整合后,将取得更好效果,或许这亦是参与DIP和DRGs双试点的意义。

“无论如何,DIP和DRGs让我们振奋:大家又有了新的医改指挥棒——通过转变治疗结构,广泛运用新项目、新技术,自然而然可提高病种成本管控效能。”秦环龙说,“追求科技创新、技术改良和服务体验,是成本管控的应有之道,更是坚持公益性的医者初心。”栏目主编:顾泳文字编辑: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