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在别处,书写时代留下的刻痕

2021-03-30 15:19:45 作者: 袁凌:在别处

读品:这几年,非虚构作品越来越多,非虚构文体受到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你如何看待国内当下的非虚构写作?如何评价自己的非虚构写作?

袁凌:现在的非虚构有好几部分。一部分是特稿,它是一个“外来产品”,用一种把日常生活陌生化的视角来观察日常生活。另一部分是题材式的非虚构写作,比如梁鸿的“梁庄”系列、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三和大神”,这些是以文学性为辅、以题材性为主的非虚构写作,社会意义更大。

我的非虚构写作其实文学意义大于社会意义、题材意义。尤其《在别处》这样的写作,它比较私人,谈不上有多大的典型的社会意义,它的文学意义会比较强。同时,从个人的经历中也能折射这个社会、时代的一些变化、脉络和印记,因此也有一定社会意义。这个社会意义是在文学的前提下表达出来的,而且这种表达不是陌生化的表达。从我们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的人,从我们日常的感受出发,从我们的记忆出发,以我们自己的眼光来回顾和关注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借用外来的观念和眼光来进行一种剖析,进行一种陌生化、看起来“零度”实际上是“上帝视角”的、把中国发生的事看作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来写,所以我的写作更多是一种本土的、“内生化”的写作,这也是我的一种方向。

读品:走访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历情感震动的时刻,你在书中都描写得很克制。实际的走访过程中,如何处理现实带来的震撼?

袁凌:心里可能非常地震动,有很多感触,但是你不会表达出来,尽量地接纳下内心的震动,慢慢地把它熔构成型,最后化为文字。就像水库一样,我们不能是一泻无余,而是先把雨水积蓄起来。你把水堵起来,暗地里有非常大的水压,但是看起来是平静的,通过闸门释放出来的,它才能够发电。所以我们的文字看起来是平静的,但是你能够感觉到平静下面的惊心动魄。我觉得最好的文字可能就是内敛而有力量的文字。

读品: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吗?

袁凌:可能我是有某种悲观。但这是认识论层面上的一种悲观,而不是对生命的消极。鲁迅也很悲观啊,但是他是很积极的。因为我们可能认识到了这个生命的本质的一种悲剧性,或者说一种沉重,一种不可解决,反而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可以去认真生活。在认识到人的有限性的前提下,去做我们能做的一些事。

本期人物

袁凌 1973年生于陕西,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作品先后入选新浪十大好书、华文十大好书、《南方都市报》十大好书、两届豆瓣年度作品等。已出版诗集《石头凭什么呼吸》,非虚构作品《寂静的孩子》《青苔不会消失》《我的九十九次死亡》《生死课》等,同时在多家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思想随笔数十万字。

© copyright 读品周刊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大读家

梁鸿 | 南帆 | 俞律 | 胡学文 | 邵丽 | 程杰 | 吕德安 | 许钧 | 冯骥才 | 王尧 | 万玛才旦 | 王彬彬 | 黄子平 | 田晓菲 | 赵本夫 | 贾雷德· 戴蒙德 | 夏维中 | 路内 | 赵敦华| 杨雨| 迈克尔·伍德 | 戴建业 | 蒋广学 | 于坚 | 徐风| 张维为 | 高峰 | 李良玉| 张生 | 何袜皮 | 贾樟柯 | 黄荭| 范金民| 臧棣| 李修文 | 陈应松| 潘向黎 | 西蒙·范·布伊| 多米尼克·西戈 | 严歌苓 | 格非 | 许子东 | 鲁敏 | 马原 | 叶舟 | 葛剑雄 | 韩青辰 | 张纪中 | 叶兆言 | 闻人悦阅 | 刘震云 | 白先勇 | 阎连科 | 池莉 | 张怡微 | 朱德庸 | 韩松 | 马伯庸 | 笛安 | 李洱 | 梁晓声 | 王大进 | 孙甘露 | 包慧怡 | 郭爽 | 刘晓蕾 | 孙频 | 孙惠芬 | 祝勇 | 班宇 | 毛尖 | 吴俊 | 陈楸帆 | 蔡骏 | 叶弥 | 黄菡 | 刘亮程 | 迟子建 | 徐则臣 | 顾彬 | 刘东 |

理想国

杨筱艳:《山海情》背后的南京小学英语老师 | 扶霞·邓洛普:给西方人写中国菜谱 | 当代未婚青年,开始独立思考婚姻大事 | 李静睿:喜欢有点俗气的爱恨情仇和跌宕起伏 | 张炜:苏东坡身上保存了“真正的人”的全部元素 | 何同彬X郭爽:远行人,能否带我们“走出孤岛” l 读家对谈 | 《红楼梦》私人阅读:拓宽“红学”边界 | 阎连科:如果说《她们》拓宽了现代性别的理论,我会很不安 | 吴钩:不去唐朝,我只想穿越到宋朝 | 初浪给后浪的十二堂传统文化课| 编舟记:“苏版”中国好书的诞生 | 视频 4·23 相约玄武湖 读不一样的人间四月天 | 叶兆言×余斌、毕飞宇×张莉、王安忆×张新颖 | 对谈,打捞作家的文学人生 | 口罩下的出版行业 | 图书编辑会被倒逼成视频主播吗?| 90后作家周恺:时代与人的关系不应该是河流与苔藓的关系 | 汪政、张光芒 | 灾难文学如何回应现实 | 诗人之所以还能存活到现在 那是因为他的诗来自灵魂 | 三城记:文学让城市更美好| 创意写作:文学祛魅之后创作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