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科技创新推动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医疗体系建设

2021-04-09 09:28:39 作者: 宁夏银川,科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高危产妇增多,伴随而来的是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患者的增多。由于新生儿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救治设备、技术要求很高,如果能建立一个满足不同患儿多元化需求的救治中心,突破危重症新生儿技术瓶颈,对新生儿及家庭来说就如同点亮的生命之光。”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陈彦香对银川市科技局需求调研组袒露心声。

为了使新生儿患者在当地得到高水平治疗,银川市科技局提出共同搭建银川市医学科技创新重点专科建设新生儿救治中心。11台先进医疗科研设备、5名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4名国家级围产期新生儿医学专科医师、7名亚专科骨干、10家县级医院、46名基层新生儿专科医护人员。这一系列数字在银川市新生儿救助中心的平台上转化为:最小孕周的早产儿(23+6周)救治存活率96.8%,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救治成功率97.9%,救治基层医院转诊的重症患儿2300多名。宁夏首次早产儿盲症的治疗、宁夏首例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伤的血浆置换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前沿技术从这里率先转化应用,宁夏实现与国内危重症新生儿救治前沿技术接轨,为危重症新生儿迎来了福音。

“这是从基层医院转治到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刚出生2天的孩子,转到中心的时候,有腹胀进行性加重、炎症指标值升高、消化道穿孔等危急情况。我们接诊后立即启动危重新生儿救治绿色通道,及时对患儿进行了多学科合作治疗,近期已基本康复,比起外地治疗大概节省费用2万多块,既抓住了有利救治时机又节约了开销。”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杨文医生说。

在银川市新生儿救治中心,440例体重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500g)和超极低(出生体重小于1000g)新生儿从这里康复出院,迎来新生。

对于银川市民闵玉宝来说,慢阻肺急性加重治疗是一件耗时、耗力、耗钱的大难事,“我一犯病就要到医院先挂号、监测血氧、检查肺功能,有时候还要先做CT再治疗,一趟折腾下来就要花将近2万块。”

据了解,全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达13.7%,20-40岁的患病率达8.6%。如何将患者更科学的管理起来,减轻患者痛苦、帮助患者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治疗费用,成为摆在医学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大科研课题。

“因环境、气候、经济状况以及认知等因素,宁夏慢阻肺患病率还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频繁急性加重一次的治疗费用就高达1.5万元,且造成多系统损伤,致残致死率非常高。银川市科技局通过科研立项,支持我们开发‘智愈呼吸’软件系统,引进互联网远程诊断设备,搭起了呼吸慢病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通了医患沟通‘堵点’,让患者通过数字化‘云上管理’,签约医护人员及时精准提供医护帮助。目前慢阻肺筛查人数已达11万人,纳入规范化管理的患者2800余人。”留学日本的海归、国家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夏分中心主任陈丽君说。

“医护人员对我的病情进行24小时远程监测,根据监测情况,及时指导我注意预防,减少了我发病的次数,每年大概能节约3万左右的医疗费。”闵玉宝高兴的说。借助呼吸慢病数字化管理,陈丽君科研团队参与开展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规范化治疗技术、COPD分级诊疗技术等多项技术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针对当地医学科技创新基础薄弱、高层级创新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银川市科技局从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促进诊疗技术提升、加快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点等方面发力,已组织实施69项医疗健康科技创新项目,共支持医疗机构引进科研仪器设备104件套,集成创新临床诊疗技术解决方案41个,形成技术报告50余篇,出版医学专著3部,发表《多中心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死亡原因及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等论文87篇;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制定《早产儿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指南》等相关医学救治规范流程15套。

银川市科技局局长韩蕃璠表示,“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医疗体系建设,为全市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