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赫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即便是过去100年甚至1000年,书籍永远是人类思想的领航员。不论科技如何更迭,人类如何发展,阅读带给人们的东西,永远不会被取代。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搜狐号&搜狐文化如约而至,携手十余个文人学者、二十几家出版社、十几家书店为大家带来大型活动“带一本书去未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筠向读者们推荐《罗马史纲》,并从专业角度表达了展望历史、放眼当下的重要性。
Q:带一本书去未来,您会选择哪一本呢?
A:世界读书日,带一本书去未来,我推荐的是我写的《罗马史纲》,如果我们去了未来,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共同体,那么我们需要一起治理超大规模共同体的智慧。
Q:您如何理解碎片化的阅读,我们要改变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吗?
A:可以改、也可以不改。可以不改的地方呢,是我们还是要有效的利用时间,利用更多的时间去看书。而需要改的地方是不要把书碎片化了,书还是要成体系,成篇章,甚至是一摞一摞的去看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自己规划好读书的时间,尤其是你喜欢的书,留出时间给它,一段一段甚至是一摞一摞地去看。把书变成你紧身伴随的好朋友。
Q:预测一下未来是什么样的内容更受读者的喜欢
A:现在的传播形式非常多,音频、视频,当然还有传统的纸质书,还有文章等等。但是我想它们一直没有改变知识传播的单向性,就是我讲你听或者我演你看,我希望的或者未来大家可能会更喜欢的一种形式是,我们讨论你看书有什么疑问,我答疑我也不一定能够完全回答清楚,那么我们一起讨论,我们一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去推进共同的认知。所以我想以后的形式,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总之是要把知识的来源和知识的接收更加融汇地凝聚到一起,我们知识的流动也就是人心之间的温暖的交换,这样的形式是我更加期待的。
受访者简介
李筠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导、政治学系系主任,著有《西方史纲》《罗马史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