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思维+场景消费,沪上新书店正重塑阅读服务

2021-04-22 07:19:51 作者: 用户思维+场

位于华东理工大学的陇上书店晨园店。

漫步郁郁葱葱的华东理工大学,外形如“灯塔”的陇上书店晨园店昨天正式开业,通透开放的空间“孵化”着高校学子的创意;拐进南昌路上不起眼的弄堂,取材侦探小说元素的孤岛书店,开业一周已“卖空”第一批库存,书店也成为推理迷们的线下交流据点;徜徉浦江郊野公园,上海首家开在公园内的城市书房,能将四季繁花尽收眼底……明天是世界读书日,一片春意盎然里,“最透气”“最小众”“最原生态”等看似不相近的关键词,伴随一批个性鲜明、定位独特的实体书店亮相沪上,给全城爱书人带来惊喜。

多个“最”匠心的背后,折射出沪上书香公共空间的蝶变。在资深出版人程三国看来,不少新开实体书店摆脱了单一传统样貌,转向深耕圈层受众,为阅读服务铺上了用户思维+场景消费的底色,重新定义了阅读的价值,也拓宽了经营理念,升级转型路上的实体书店正焕发出“自我造血”的活力。

虽小众却“吾道不孤”,垂直细分书店迎来机遇

从思南书局·诗歌店、入驻武康大楼的元龙音乐书店,到去年底开出的朵云书院·戏剧店、电影时光书店等,诗歌、音乐、戏剧、电影等不同垂直细分领域,都诞生了主题实体书店。如今,类型化书店版图又添新地标——上海首家侦探主题书店在弄堂里悄然开张,开业当天犹如“推理迷大型网友见面现场”。一波波读者甚至把店主“挤”到店外,还有读者特意从外地赶来。

“孤岛”一词源于侦探推理小说中常见的“孤岛杀人”模式,如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指一群人被困孤岛,和外界断联,一系列悬念由此展开。书店涵盖侦探推理小说各门类,如本格、欧美古典、社会派、冷硬派等,也有原版图书、推理漫画等。从埃勒里·奎因到东野圭吾,再到鸡丁、陆烨华等本土作家,推理犯罪小说的拥趸们,都能在这家书店找到各自心头所好。

“上海不缺综合性书店,推理书店这一独特定位可以为爱好者提供绝佳的阅读空间,店员能为读者推荐因人而异的个性化书单与阅读服务。”该店创始人谈道,推理小说爱好者虽相对小众,但“吾道不孤”,一旦圈层群体能在书店中找到同好、交到朋友,就会愿意为这种特定的场景消费和用户体验埋单,并以口碑传播的方式不断“安利”。

装修简约的孤岛书店共有三位合伙人——推理小说作家时晨、经营品牌书店的店长,加上法律界专业人士,各司其职的组合为书店活下去“保驾护航”。时晨在选品眼光和进货渠道上有一定优势,一些市面上较难买到的珍藏本、绝版书甚至孤本,也出现在书架上。前不久有读者在店里淘到日本推理小说家麻耶雄嵩《鸦》的孤本,十分兴奋,也让孤岛书店在特定用户群中圈了一波忠粉。

有人调侃,推理小说的价值在于初次阅读的意外感,到了第二、第三次阅读,知晓谜底后的乐趣或会减少。因此,书店创始人策划推出旧书交换活动,读者可以拿旧书到书店“一换一”置换,留便签写下联系方式,和同好者沟通。孤岛书店还针对用户推出“私人订制”服务——专门准备笔记本,让推理小说家在上面写出开头,由读者挑选感兴趣的开头进行续写。

类型化书店虽是书店模式的一种创新,但创始人考虑到单一类型图书或太单调,书店还辟出一小块位置摆放其他类型图书。“期待推理小说爱好者与更广泛的书迷彼此导流,拓宽类型出版物的受众圈层。”创始人期待,从推理小说出发,融合其他图书类型,吸引更多读者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书店未来还会邀请推理作家、编剧、出版社编辑等分享交流,助推本土原创力量的壮大。

敢于为阅读“留白”,高校书店激发更多创意火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