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背后的妈妈:放弃比较后,幸福感提升了

2021-05-09 18:02:54 作者: “鸡娃”背后

“我现在对她有要求的时候,我就尽量陪着她一起。我自己做到了,也有理由要求她做到。”李沛举了个例子,有次全家参加了一个家庭马拉松,女儿中途累了想退出,自己也很累,甚至在女儿喊累之前就想打退堂鼓了,但为了鼓励女儿,还是坚持下来,最后全家一起走完了全程。

李沛给记者展示了小区里的“鸡娃”

“我现在每次感到焦虑,我就‘鸡’自己,跟自己说好好工作,好好挣钱,要是孩子将来实在不行,我们还能给她托底。” 李沛说,从“鸡娃”到“鸡自己”,感觉家庭和谐了很多,甚至跟老公吵架时都有了底气,“焦虑会传染,我更希望能成孩子的榜样。”

做“妈妈”,也做“自己”

《小舍得》中有一个片段,小学生颜子悠,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妈妈说:“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相关话题下的数万条讨论中,有人站在家长的角度认为颜子悠“不懂父母良苦用心”,也有人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倡“快乐教育”。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有人甚至在讨论区里争吵了起来。

对于孩子是应该“鸡”还是“放”,每个家庭都有每个家庭的理由和做法。但是对于“90后”妈妈张斐来说,“妈妈”只是自己众多身份中重要的一个,即便是做了“妈妈”,自己也要坚持“做自己”。

“我还没休完产假就开始上班了,不仅是因为我们工作特别忙,我的工作量也会直接影响到我的年终奖。”张斐说,自己工作一直是“很拼”的状态,在结婚之前,就跟男友说好不会因为家庭而影响工作,“他开始还以为我是说说而已,后来发现我是认真的。”

靠着这股“拼劲”,张斐的产假还没休完,就从经理岗位直接提拔到了副总岗,属于公司的管理高层。

但张斐的生活也不仅是工作,她喜欢爬山和插花,结婚有娃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我身边也有‘鸡娃’的家长,自己也会有这种焦虑,比如说现在孩子快上小学了,要不要换好的学区房,这些问题想起来都很头疼。”

“鸡娃”最累的首先是父母

张斐说,现在孩子6岁,除了早教班和体能班,自己什么都没给他报名,“他就觉得上这个班好玩。”因为这两个班是孩子自己选择的结果。总体而言,自己应该不会加入到“鸡娃”大军,因为小时候自己就是“被鸡”的小孩。

“小候我妈最喜欢的事就是拿着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有一次我妈去邻居家玩,觉得人家孩子写字好,就带回一张贴在我的桌子前头,让我跟人家学,从写字开始把我说得一无是处,说对方的孩子多好多好。后来我就把这张字给撕了,我妈还说我见不得别人比我好。”

张斐说,从这个事情后,自己特别排斥“练字”,因为每次自己练字,妈妈都会说起这张“别人家孩子的字”,仿佛自己怎么练习,都不可能超过这张已经被撕掉的字。

“不仅如此,就连电视节目上出现的一些小孩,我妈都会拿出来比较,所以我小时候最恨的就是‘别人家的小孩’。”张斐说,因为童年的经历,在她长大后,最想要的就是“做自己”。“我会特别关注我自己,包括我的生活、工作,什么时候结婚、要孩子,这些都要我自己规划。等孩子长大了,我也会尽量多给他一些选择,让他关注自己的内心需要,只有真想要的,才会尽力去争取。”

对于孩子的未来,张斐没有清晰的规划,她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正直”就好,但是对于自己的生活,张斐目标清晰,“工作不用我操心,因为老板会‘鸡员工’,目前我正在学游泳,因为跟朋友约了今年休假去三亚潜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父母和孩子皆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