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司秋英:让蒲公英飘过的地方充满爱

2021-08-05 15:56:55 作者: “中国好人”

凭着一颗精益求精的事业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她把关怀送到那些最需要的人们身边,她就是济宁经开区总工会主席、济宁慈善中国好人秋英爱心义工团秘书长司秋英。在刚刚揭晓的“第八届济宁市道德模范”名单中,她榜上有名。

2017年,司秋英荣登“中国好人榜”。同年11月,“济宁慈善中国好人秋英爱心义工团”成立。多年来,她建立了志愿者年审、服务守则等100多项标准规范,开办爱心超市3家,设立爱心接力站68处,实施“阳光少年”帮扶计划,募捐财物3000余万元,直接帮扶困难群众4万余人,受益群众达20余万人,义工团发展到56个分团、1万余名志愿者。

特殊情缘 让她走上公益之路

“妈妈,最近要降温了,您注意身体。”微信里的“女儿”与司秋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人的结识源自一次走村入户,而这段剪不开的母女情缘,让司秋英坚定地走上了公益之路。

2016年3月,担任济宁经开区财政集中支付中心负责人的司秋英到疃里镇曹庄村走访贫困户时,认识了身材瘦小、小脸黢黑的18岁女孩倩倩。倩倩母亲5年前去世后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司秋英主动把她接回家里,带她洗澡、理发、买新衣服。为了让倩倩能独立地在社会上生活,司秋英多方联系,帮她找到了工作。考虑到倩倩家离县城较远又怕见生人,司秋英干脆天天接送倩倩上下班,家人、朋友的聚会,司秋英都会带着她,每到这时,司秋英便对朋友说:“这是我闺女!”

倩倩奶奶患了带状疱疹,司秋英立即开车带老人去医院治疗,主动承担了医疗费用。倩倩奶奶总是对司秋英说:“你真是俺们家的大恩人!”一天夜里,倩倩在给司秋英发了这样一条微信:“妈妈,我想你了!”司秋英看了,顿时喜极而泣,曾经自卑的倩倩有了正常生活,后来她一家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嘉祥县和经开区,过去几年里有2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孩子和倩倩一样,得到了司秋英带领的爱心义工团的精心照料,这些原本家境贫寒的孩子感受到了温暖,重新燃起希望。

渐渐地,司秋英意识到: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帮助更多人,就应该发动更多的力量一起做公益。2017年11月,“济宁慈善中国好人秋英爱心义工团”成立,司秋英任秘书长,曾经被司秋英帮助过、激励过的人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加入。

发挥特长 专业管理让帮扶更精准

随着义工团队伍不断壮大,司秋英决定在专业化、规范化、特色化上下工夫。

司秋英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团队建设“专业化”。她带领志愿者们先后制定了志愿者年审、志愿服务时间累计、志愿服务守则等100多项标准规范,组建了红娘爱心团、爱心就业团、法律援助团、戏剧曲艺爱心团等56个专业分团。司秋英还充分发挥自己财政工作的特长,切实加强资金管理,真正让慈善资金花到刀刃上。济宁经开区委托秋英爱心义工团整合全区志愿服务阵地、志愿者等各种资源,打造经开区志愿服务孵化基地。目前,基地已发展成集教育、管理、服务、展示于一体的开放式、多功能、专业化、精准化、便利化的志愿服务平台。

司秋英注重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2018年,她发起实施了“阳光少年”精准脱贫帮扶项目,针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多对一”精准帮扶。为了使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加精准地为贫困儿童提供服务,志愿者们一家一户摸排,深入贫困户家庭现场调查孩子生活状况、学习情况,先后将200名贫困儿童纳入“阳光少年”精准帮扶计划,为他们提供困难救助、资金帮扶、亲情陪护、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等服务。为保障志愿者基本权益,她又实施了“慈善义工健康发展基金”项目,为全市志愿者设立了500万元健康基金。

司秋英还组织开办了3家爱心超市,动员志愿者将家里闲置的衣物捐献到超市,通过定向捐赠、发放爱心卡等形式,无偿捐献给有需求的帮扶对象,很多服装店主也自发地将崭新的衣物捐赠给爱心超市。她还组织各爱心分团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利用自己的办公场地、门卫室、店面等设立了68处爱心接力站,为群众提供多种多样的便民服务。可以说,司秋英走到哪里,就能带动一大片人干好事、做公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