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证员蔡煜:一位有温度的“法律全科医生”| 法匠

2021-08-05 20:40:46 作者: 公证员蔡煜:

在上海市杨浦公证处副主任蔡煜的办公室里,一排占据整面墙壁的书柜格外引人注目。里面静静躺着一本本厚重的党史文献、法律工具书、人物传记、文集,中间柜子里还郑重摆放着一些泛黄的旧纸片。当记者为其藏书量而感到惊讶时,蔡煜却笑着说道:“这只是一小部分,家里的书早已放不下,只能堆在房间地板上。”

公证,即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实际上,随着社会生活发展,公证涉足的领域远超于此,也绝不是有些人眼中的清闲“饭碗”。蔡煜从事公证行业已23年,处理过大量疑难复杂案件,是老百姓眼中“百宝箱”般的存在。在他看来,从事公证并不是简单盖个章,办好一起公证需要求真务实、以法律解惑,捧真心奉献。他认为,公证员既是一位“亲民法律顾问”,又是一名“法律全科医生”,各行各业知识都要懂一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蔡煜从数万件的公证办理实践中提炼出办理公证、调处矛盾的理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蔡煜工作室”是全国首家试点。他还大胆创新并办理过数起“首例”:首起涉外继承公证法律意见书、首起引用宪法条款解决当事人难题的涉外遗嘱信托承继案......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蔡煜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证员”“上海市学雷锋、文明服务示范标兵”。用脚步丈量公证历史的他更是深研理论,为公证著史立说,至今已出版(发表)书籍、论文、调研报告百万余字,涉及公证、中国法制史、犯罪学、劳动法、明史、语言学、刑事诉讼法等领域。

见习记者 | 谢钱钱

图片来源 | 上海市杨浦公证处

编辑 | 刘家杭

出品 | 上海法治报融媒体编辑部

2021年2月8日,农历春节将至,坐落在杨浦区平凉路一角的杨浦公证处仍是人来人往。下午2点刚过,一位颇有岁数的阿婆颤巍巍地被一对男女搀扶进来。阿婆年过八旬,老伴、独子都已去世,身边照护的只有儿媳(已再婚)。今天,她和儿媳来咨询遗产公证及养老问题。

一进门,阿婆就紧紧地握住蔡煜的手,诉说苦楚:“我的眼睛去年年底就已看不见了”,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阿婆年纪太大,眼睛已经看不清了,如今心头念叨的只剩下养老问题。

“蔡主任,老人家她只信你,就麻烦你了。”一旁的儿媳杨兰(化名)和她的丈夫刘成(化名)说道。

“别哭,别哭”蔡煜慢慢劝说着,扶着老人坐下,很是揪心。

杨浦公证处副主任蔡煜询问阿婆基本情况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前年,蔡煜进社区普法时,年过八旬的阿婆听过他的课,感到很实用。就在去年12月,老伴肺癌晚期住院后,没能挺过去。阿婆身边无人陪伴,在老伴生病期间,也都是儿媳一家照顾老爷子的生活。老人心里既感动又过意不去。此次上门,主要是为了商议老伴的遗产继承问题,以及是否可以就养老、遗产等问题跟儿媳达成一致意见。

“蔡老师,我害怕以后没人照顾我,外地两个妹妹也住得远,以后有苦说不出可怎么办……”阿婆说道。

对于阿婆担忧的养老问题,蔡煜完全可以理解。因为阿婆年纪大,耳朵有点背,蔡煜加大音量,放慢语速与其交流,耐心询问着老人的情况。

“你是什么单位退休的?退休工资多少?”“退休工资四千多”

“你有几个兄弟姐妹?”“两个妹妹”

“妹妹还跟你联系、照顾你嘛”“他们离得远,管不到”

“杨兰对你是否认真照顾了?”……

蔡煜为其分析了几种养老方案,并为其详细介绍。各项流程下来已是暮色时分,这项委托才刚刚开了个头,蔡煜准备为老人与其儿媳拟一份扶养协议。“现在已了解基本情况,接下来还要上门沟通,如亲属有意见还要进一步协商。”蔡煜说道。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