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教授“奇谈怪论”:建议“惩罚”不生孩子的人,引发网友众怒

2021-08-16 13:17:41 作者: 厦大教授“奇

开放“三胎政策”引发全民热议,随着老龄化越发严重,国家积极鼓励大家生孩子,不曾想当代年轻人已经没有那么“言听计从”,生活的重压让他们几近放弃生育,还谈什么“三胎”?

甚至有网友为此来了一个成语新释义:

“民不聊生”:指现代人因为生活压力过大,没有生孩子的欲望,连聊一聊都不愿意,这看似戏谑调侃的背后其实都是诸多无奈。

全民生育意愿低迷,该怎么办?一位厦大教授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建议将生孩子和资本挂钩,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此言论一出,立马引发一片哗然。厦大教授“奇谈怪论”:建议“惩罚”不生孩子的人,网友怒了

为了解决生育率低的问题,诸位教授可谓是“各显神通”,大肆高谈阔论。在一次会议上,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提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让众人觉得难以置信。

这位教授提出:为了鼓励生育,可以将生孩子和社保、养老金挂钩,比如“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下调他们的资本份额。在这样的机制下,才能让生孩子变成有意义的事情,众人才愿意多生。

针对这样的言论,网友纷纷怒了,难道这是要惩罚不生孩子的人吗?照此来说,不生孩子还得扣除社保和养老金吗?那多生的家庭为啥没有相应的激励政策?这种“正惩罚”政策是不是略显片面?

照此看,这位教授完全没有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反而是站在了大家的对立面。细想一下,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各项保障措施完善,谁会不愿意生孩子呢?还可以给一胎找个伴儿,两全其美。

然而现实生活又是何种景象?大家每天为了生计奔波劳碌,上班被996折磨到生无可恋,下班还得辅导孩子、照兼顾家庭,尤其是一些职场女性,几乎忙得无所适从,身心俱疲。

巨大的经济压力让大家喘不过气,从奶粉钱到昂贵的兴趣班,从学费到天价学区房,哪一项不是压在家长身上的重担?

试问这样的生活成本,又有所少人能在践行“优生”的基础上,做到两者兼顾?太难了,难于上青天!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生育问题,关键之处在于提高全民生育意愿,想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多方发力。

针对网友的诟病,赵燕菁教授也重申了自己的观点,以免引发网友误解。他说自己的初衷并不是惩罚那些不生孩子的人,只是建议“将生育变成有价值的经济行为”,以此来激发大家的生育意愿。

◆比如将社保、养老金和生孩子挂钩,子女多的家庭可以享受较高标准,没有子女的家庭只能享受最基本保障,让生孩子变成为自己养老投资,而不是靠别人的孩子供养。

◆在公共福利方面,就学、就医等都可以和子女数量挂钩,主旨是为提高公共服务资源再分配的公平性,而不是为了所谓的奖惩。

小编觉得,经过这位教授再次重申,他的观点似乎没有原来那么偏激。确实,只有基本保障到位,真正解决多生孩子的后顾之忧,生育这件事才可能变成一种“自发行为”。

就像以前大家愿意多生孩子,大多基于“养儿防老”的想法,现在多生一个孩子却意味着高经济负担、强责任意识,那这样谁还敢生呢?

写在最后:

刺激生育应该从激励入手,而不是利用惩罚手段“强迫”大家,这样反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你对赵燕菁教授的观点是何看法?赞同还是反对?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来源:喵喵萌宝教育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