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走进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里很多退休职工有自己的退休金,最少每个月也能拿到1000多块,能够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要。但身处广大农村的老人,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如今70岁以上农村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取到100多块钱的养老金,再加上各地出台的高龄老人补贴政策,最多不超过200元。一个农村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每个月的花销不太多,但也不是200元能够维持。所以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多挣一些钱,维持老年生活。
现在去农村里,60岁以下的农村人并不多见,尤其是青壮年,大多都在外面打工,除了过年时回家住上几天以外,一年到头在村子里面都看不见他们的身影。目前在农村常住的人口中,绝大多数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超过70岁的。他们无法在外面找到合适的工作,也不太愿意去城市里面和子女生活,选择留守老家。
子女可能每个月会给他们一些零用钱,但父母心里总想着儿女,不愿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依然会种地种菜。在我们村里,几个70岁以上的老人,除了身体不好卧病在床的以外,大多坚持种地。山区农村地不多,产出也不大。老人们辛辛苦苦种地,也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
小规模零散化的种植模式,决定了他们无法使用机械,当然即使有农用器械,老人们大多也不会使用。70岁以上老人种地,仍然按照传统的刀耕火种模式,用锄头和镰刀,播种自己一生最后的希望。
坦白说,现在农村种地的主力军,就是这些上了年纪的农村老人(大规模种植的农场模式,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这里说的主要是零散种植模式)。老人不管年纪多大,只要身体许可,他们都不会放下劳动,这是一生养成的习惯,也是在为儿女减轻负担。
等到他们不能动了,最后肯定还是要靠儿女养老。现在大家生活都不容易,儿女在外打拼也很辛苦。作为父母,他们能帮助子女的地方不多了,所以一直想着尽量别拖后腿,尽量不要让儿女照顾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农村老人坚持种地的原因所在。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已经脱离了贫困,大家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吃穿不愁,但是晚年生活却没有太多的保障。现在在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家庭中,大部分都没有什么存款,甚至还有些人家欠了不少的债务。儿女在外面打工偿还债务,无力给父母养老。此时父母只能依靠自己,勉强维持生活。
现在农民能够领取到的养老金逐年在上涨,但每个月只有100多块。按照现在的生活水平来看,一个农村老人,一个月的基本花销至少要四到五百元。养老金只能补贴,其中最基础的一块,另外的部分都需要自己来承担。老人们没有存款,只能继续下地干活,能挣一分是一分。如果哪天不能动了,干不了农活,只能指望儿女养老。
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下,农村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压力是最大的。他们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存款。生了病,很少得到及时救治,总是靠捱靠拖,直到已经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再去救治已经悔时晚矣。
所以说,现在农村70岁以上老人种地的情况很普遍,只要他们能动,只要身体许可,他们都不会放下自己手中的锄头。对此您怎么看呢,您觉得农村7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问题该如何解决?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说说您的观点。
来源: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