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人民日报”发帖,毒鸡汤毫无正能量

2021-08-19 21:26:35 作者: 冒充“人民日

近日,一篇题为《人民日报感悟——仅此献给所有的企业人》的文章在社交平台刷屏。标题里出现错别字已经令人吃惊,文字表述的水平和观点引发更不少网友质疑,觉得不像是一张大报所为,比如提到经历疫情之后,“如果你还能领到每个月的工资,请珍惜!因为他们默默地扛下了所有!请努力,为自己、为公司创造价值!”8月18日,人民日报在其微博评论区辟谣称,此类帖文和截图系断章取义、恶意拼凑,并通过“按语”散布谣言,性质极其恶劣,已取证并将追责。

经历疫情波澜仍然挺立,这样的公司确实值得点赞,但这份成绩难道不是靠员工的努力拼搏换回的?什么拿到工资就该珍惜、公司默默扛下所有,看似乐观,实则荒谬,正是契合浅阅读氛围、假装深刻还很有煽动性的鸡汤文罢了。当然,如果一名用户想发表这些观点也没什么不可,毕竟这是个人人自媒体的时代。不过,人人自媒体不代表人人能胡诹,更不代表可以冒充正规媒体发声。众所周知,要是以人民日报名义“献给所有的企业人”意味着什么,何况毒鸡汤貌似在给企业人打气,其实丝毫没有正能量。网络空间可以畅所欲言,但自由表达的权利不应超出道德和法律的框线。这名网络用户,胡编“人民日报感悟”,杜撰文章出处,扯出官媒大旗,纯属作假,涉嫌造谣传谣。

明明是自制的鸡汤,偏说贴上官媒的标签,原因何在?这种冒用官媒名号的行为,跟近年来满天飞的伪名人语录有着相同的逻辑:利用名人名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信息本身赚取关注度,从而满足一己私欲。他们的目的轻易达成,人家积攒的名誉和口碑也被他们轻易破坏。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不但有可能降低被冒用者的公信力,也拉低了网络生态的可信度,腐蚀网络的健康氛围。

前有伪名人名言,今有伪官媒作品,接下来又轮到谁被假名托姓?这种行为饱受诟病却屡禁不止,主要就是网络胡诹成本太低,相关行为约束不严。平台管理体系必须反思,自己的管理体系是不是差得太远,以至于所谓的社交平台成竟然成为谣言的集散场;监管部门也该以此为切入口,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