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现场丨不打官司也能快速有效解决矛盾?7位调解员现身说法

2021-08-20 14:45:26 作者: 壹现场丨不打

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从立案到结案,正常需要多长时间?一个月?三个月?还是一年?如果是2小时、7天、26天呢?

2021年以来,北京平谷法院为进一步探索诉前调解工作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特邀调解员的专业特长、社会阅历等优势,创新调解模式,改“散兵单打”为“抱团作战”,成功化解多起案件,为矛盾纠纷化解提速。

工程干完四年了 村委会却不给结账?

调解是一项细致活,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2017年3月,罗某等人与某村村民委员会签订施工合同,村委会将村子一处工程发包给罗某等人。工程完工后,罗某等人多次催要工程款未果,诉至法院。

因为6起案件属于同一被告,三位人民调解员梁好贵、王富强、包晓楠准备将6起案件一同解决,为缓解双方矛盾,他们亲自到现场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你们欠我们的工程款快四年了,今年无论如何也要给我了。”

“现在村子资金紧张,如果有的话肯定会先给你们的。”

“这些话我们都听了多少遍了,每次都是这样说,我可不听你们忽悠了。”

各说各话、闹闹哄哄是调解中最常见的情形,身处其中,难免让人头大,双方各有各的诉求,在村委会里一度吵得面红耳赤……

但是,三位调解员都听得特别耐心细致,生怕漏掉突破点。梁好贵和王富强是法院退休干警,两人通过“背靠背”和“换位思考法”与被告单独谈话,一方面对案件进行了全面、客观的分析,另一方面对被告循循善诱,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用最直白的语言把法律关系剖析给村委会。

包晓楠则是让6位原告把不满的情绪全部发泄出来,随后讲事实、摆道理地和罗某等人沟通,语言朴实、态度温和,在宽松的交谈气氛中,罗某等人的情绪也渐渐稳定下来了。在了解罗某等人的诉求后,三位调解员交换了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再组织双方同时回到村委会共同协商付款时间。不到两个小时,案件稳稳地给调解了。

墙体渗水生积怨 七旬老人拳脚相向?

“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然而,邻里之间难免会有磕碰,审理案件中最头疼的就是排除妨害和相邻关系类案件,难度系数太高。

年过七旬的张某某与高某某是邻居也是亲戚,张某某家的外墙有渗水,找了高某某几次,让其承担墙体渗水的损失,但是高某某都置之不理,导致双方矛盾越积越深。话不投机的两人竟拳脚相加,事后,又对排水问题和赔偿事宜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诉至法院。

调解员牛艳春在接到这个案件时,首先通过电话方式向张某某了解情况,并约定去现场勘查,看看房屋渗水问题。随后,牛艳春找到资深调解员王海生一起去现场看看实际情况。

两位调解员到达现场后,原、被告双方剑拔弩张,对渗水问题和赔偿问题争执不下。首先,王海生从释疑的角度出发,向当事人解释道:“根据现场情况来看,张某某家是墙体上部分有裂痕,下部分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不应该是高某某家排水问题导致的,可能是地基问题造成的墙体裂缝”。随后,高某某的儿子称,“我知道我大妈这么大岁数了,也不容易”。

听到这话,王海生抓住关键点,知道双方还是有感情的,不想把事情闹僵,随即给牛艳春使了个“眼色”,劝解道:“两家是邻居,也是亲戚,没有必要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关系闹僵,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相邻一家亲嘛,以后侄子娶媳妇还得去讨杯喜酒呢。”

两人听着这话,觉得是这么一个理儿,便对排水问题不再争执,高某某也同意再做些防护措施,尽量不让这边再积水。一番释法、说理、拉家常,两人的苦口婆心奏效了,趁热打铁,王海生从法理角度,告知双方当事人既然排除妨害的案子解决了,那咱们把生命权、健康权的纠纷也一并解决吧,“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亲戚之间没必要为了这点小事弄得面红耳赤。

“你看,咱们都因这个事情受伤了,也都这么大岁数了,如果要鉴定的话,肯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有高昂的鉴定费,还是以和为贵最好,这次干脆二一添作五,把事情都解决了。”听到这话的高某某很是赞同,“你们说得对,我们两家就是心里有气,说开了也就没事了,医药费的问题我们一人承担一半。”对此张某某也表示同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