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献血19次还为国外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者

2021-08-23 21:24:56 作者: 她献血19次

7月29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何健芳有特别的纪念方式。

她早就计划好了这一天做什么:“去献血,为了纪念自己的两周年。”

什么两周年?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两周年。那一天是2019年7月29日,何健芳成为珠海市斗门区首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也是广东省珠海市首例跨国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者。

配型成功,概率低至百万分之一

从2013年第一次献血到现在,何健芳已经献血19次。身材瘦弱的女孩一开始是瞒着家里偷偷参与献血的,家人并不同意,每次献血回家她都把针眼藏得非常好,不让家人知情。直到有一次陪着家人去医院复诊,回程路上刚好遇到一间献血屋,才有了这对家人公开的第一次,之后再去献血就名正言顺,不用偷偷摸摸了。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独特的,我们带不走什么,但我们可以留下点什么。”

作为一名护士,何健芳这番话不仅是哲学,也是科学。她在第一线亲眼见证献血的意义:“用自己可再生的血液就可以挽救或者说延长患者的生命,何乐而不为?”献血成为她独特的纪念方式,生日当天要去献,每年7月29日或者30日,献血屋外排队人群中必有她的身影。

有过献血经历的人都知道,抽完血休息的过程中,会有医生过来问你,是否愿意多留一瓶血样,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14年7月,就在开始献血一年之后,何健芳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五年后,她接到了那一通电话,来自珠海市红十字会,通知她与一位国外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希望她确定是否愿意捐献,那一刻,她毫不犹豫。

资料显示,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的较为有效和理想的方法,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不断的推广应用,但在有血缘关系的人群中,相匹配的概率也只有万分之一,在无关人群中,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高分辨配型成功的概率极低,仅为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

和一个异国他乡的患者初配成功,这意味着什么,何健芳非常清楚。她还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蓝色生死恋》里面身患白血病的宋慧乔鼻血不止的场景,多次配型不成功后宋承宪绝望的场景,那时候电视机前的小姑娘恨不得舍身救下女主角。现在机会来了。

当然会有强烈的反对,爸爸妈妈一开始对她献血都是严防死守,更何况是造血干细胞捐献。何健芳理解亲人的担忧:“很多人对骨髓移植,现在叫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太了解,还可能存在一种恐惧心理。”

最初,造血干细胞需要从捐献者的骨髓中获得,从骨髓中获取造血干细胞需要通过骨髓穿刺技术,对供者伤害较大。按照中华骨髓库的捐献指引介绍,现代造血干细胞移植法采用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也就是说,技术已经不需要再采集骨髓,捐献者不需要手术,只要通过血液分离机就可以了,过程就和血站捐献机采血小板类似。

电视剧的演进反映了医学进步,如今《蓝色生死恋》那种配型无果的桥段已经绝迹了,逐渐转变成等待配型、在绝望时忽然传来配型成功消息的情节。虽然大费口舌,但何健芳最终还是成功说服了父母,他们理解配型成功对于病人来说不啻于奇迹,理解女儿拳拳之心,而科学昌明也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为陌生人奔跑

中华骨髓库的捐献指引:初配成功后接受身体检查,高分辨结果相合,在采集日前五天进入医院,每天静脉注射一针动员剂,最后进行采集。用科学方法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动员到外周血中,从捐献者手臂静脉处采集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捐献者体内。由于整个采集过程是一个封闭和符合医疗安全要求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是极为安全的。

何健芳说:“采集总共大约10克的造血干细胞,含部分血液成分,一般是50~100毫升,比一次献全血的血量还少。”

尽管何健芳早就对捐献过程了如指掌,但亲身体会还是遭遇了重重波折。高分辨检测阶段前夕何健芳患上乙型流感合并支气管炎,珠海市红十字会急电问询广东省专家意见,经过论证,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捐献流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