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和家长携手努力 让儿童医学科普落到实处

2021-08-24 18:46:46 作者: 医生和家长携

本期嘉宾:于广军

今年,上海市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将健康科普工作纳入医务人员日常业务考核,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等的考核内容,那这样一个举措,也是加快了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也推动了医务人员从事科普工作。

那么医学科普究竟应该怎么做?存在着哪些问题呢?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院长于广军教授,请他来谈谈他自己对医学科普的看法。

医生科普,把治疗效果发挥到最佳

主持人:对医生来说,日常工作其实已经很繁忙了,那现在上海市把医生做科普也纳入到工作当中,为什么现在越来越重视医生做科普这样的工作了?

于广军:这个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从贯彻健康中国战略这个角度来看,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从五个方面的重要工作来推进“健康中国”。第一项就是要做好科普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那么不难看出,上海这次的政策第一个层面是从健康中国战略的角度。

第二,是从我们医生日常的工作角度来讲,如果把科普做好,会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医患沟通。同时也能够树立医生的品牌,有利于把诊治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主持人:没错,我周围很多的朋友看了一些医生的科普,就希望能挂这个医生的门诊,相信这个过程,对医患关系的改善是很有帮助的。包括现在我们在很多的互联网平台上,经常可以刷到医生科普的视频,有些医生已经是百万级的大V了,对这样的现象您怎么看待?

于广军: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样是一个好现象,说明越来越多的医生愿意从事科普工作。其中部分医生因为科普做的好,能吸引到众多粉丝。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强正确引导,防止它变成一种商业化的行为,所以对科普内容进行审核和监督也是必要的。

儿童科普,关注孩子的成长发育

主持人:那么儿童科普和成人科普有什么不同呢?

于广军:儿科科普,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孩子和家长。

首先从科普内容的来讲,不仅要讲究疾病的防治,还要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我们经常说儿科最大的特点是发育,如何有一个健康的孩子,他的成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最近我们也再版了一本书,就是0~6岁的小儿养育手册。1991年,苏祖飞院长出版了第一版,到了2001年是第二版,我们现在是第三版,集结了儿童医院的100多位专家的力量。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关注儿童的早期发展,告诉年轻的父母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

第二个特点,就是我们科普的对象是孩子家长。他们可能是年轻父母,也可能是祖父母。所以我们采取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既有传统的、书面的、媒体的方式,也有互联网的、短视频的方式,还要有一些适合大龄儿童的动漫,非常多元化。

这是一个中国版的育儿百科,同时在里面也加了新媒体的元素,嵌入了150个微视频,可以通过扫码以后看到微视频的宣传科普方式。

常年坚持,把儿童科普落到实处

主持人:我注意到上海市科协公布了今年医学科普的获奖作品,您和两位医生合作的《儿童医生说》这本书获得了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那我们儿童医院在科普上面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又有什么一些好的一些措施?

于广军:上海市儿童医院历来都比较重视科普的工作。尤其是近些年,在科普工作方面应该说采取了很多创新性的举措。

首先是在组织方面的创新,我们设立了健康管理部,这个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推动科普工作。以健康管理部作为牵头,协同各个部门、各个科室来开展科普工作。

第二个创新,就是我们对服务平台的创新。我们设立了这个儿童健康大讲堂,是一个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平台,每个双休日都会在网上、微信上发布我们开展科普的内容,同时会在上海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或者北京西路的院区开展线下的科普工作。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