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丨“四不像”拼装企业,为何十年不倒?

2021-08-31 10:45:49 作者: 深读丨“四不

40天里,记者先后两次暗访淮安市清江浦区的非法拼装企业,并向属地和相关执法部门反映。然而,记者的“投诉之路”一波三折,如同拳头打在“棉花包”上——

7月初,新华日报·交汇点读者热线(025-84701119)接到实名举报:淮安市清江浦区武墩街道两家私营企业,长期利用报废车辆拆卸的零部件,非法拼装“四不像”运输车售卖,已有十多年之久。其间,他多次向多部门实名举报,均无果。

记者分别于7月13日到14日和8月22日到24日,两赴淮安清江浦区,对“四不像”拼装企业和相关执法部门明察暗访。相隔40天的采访结果,竟然惊人地相似——当地街道仍旧认为“生产合规”,监管部门依旧推诿扯皮或认定“合法”,拼装企业仍旧生意红火,还自诩“营销没有受疫情影响”。

举报人所称的“四不像”,是指用报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车架等零配件,拆解拼装成介于卡车、小货车、拖拉机和自卸车之间的运输车辆。由于零配件老化、焊接技术粗糙、安全性能差等,其生产、销售和行驶均为国家明令禁止。

两家“四不像”企业门路广、关系硬 十多年非法拼装竟“平安无事”

举报人透露,这两家“四不像”拼装企业“没有中间熟人不卖车”。根据他提供的淮安中介手机号,记者以“建筑公司女会计”名义,联系上当地卖车中介张飞,要求“进厂验车”,并相约7月13日下午两点,在清江浦区武墩派出所门前见面。

7月13日中午,记者辗转来到清江浦区武墩街道。下午两点多,女记者上了张飞驾驶的轿车,“先到马国顺工厂。”轿车沿武林路向西行驶约400米,左拐进入252乡道,向南行驶50米,便见路西侧一处宽门大院。

听说要买六七辆“四不像”拉渣土,老板马国顺高兴地带记者参观约600平方米的院子。北侧厂房内,3名工人正在焊接一辆“四不像”。“我家车钢板都是双层的,四缸六缸发动机都有,42000元一辆,一次拉7立方米渣土,小意思。”马国顺夸耀道。

“我要六七辆车,得拼装多久?”记者问。马国顺吸了一口烟:“1个月。你先得把车型定下来。”“工地急用,能不能快点?”马国顺听后,有些不悦:“快不了,我又不是做你一家生意。”

记者“妥协”道:“等1个月可以,但车子质量要保我的!”马国顺望了记者一眼,意味深长地笑笑:“这种车肯定会有小毛病,我只能保证发动机不烧机油、不跳挡。你可以雇个人,专门维修,配件我都有。”

“送车到地头吗?我们来人开,怕路上交警查。”还没等记者说完,马国顺连连摆手:“我家拼装车,从来正大光明在路上开,没人查过。你们来人开车,出事算我的!”

记者借口“货比三家”,希望张飞“再带一家看看”。“旁边就是蒋春中家厂。”张飞说着,领记者向南走30多米,又见一宽门大院。

“车间在后面。”蒋春中领记者穿过20多米长的巷道,眼前是足有2000多平方米的大院子。彩钢瓦简易厂房内,停着一辆等待喷漆的“四不像”。

“我们的技术可以造汽车!”蒋春中夸口道。一边的张飞也附和:“他家专业做车,生意大得很!”“有多大?出省了?”听到记者疑问,蒋春中呵呵一笑:“出省算什么,我家生产‘四不像’十几年,车早卖到非洲了。”

“十几年都没人查?关系很硬吧?”记者笑问。蒋春中点头道:“必须的,公安也罢、市场监管也罢,我既然能做,就肯定有门路,不然早就关门了。”

8月22日下午,记者再次来这两家拼装厂暗访。

马国顺厂门前,停着1辆“四不像”,车间里还有1辆正拼装的“四不像”。“马老板不在。”工人说。

蒋春中厂门前,停着4辆“四不像”,3名工人在车旁忙碌着。听说记者是第二次来厂看样订车,蒋春中热情地推荐车辆定制尺寸,并兴奋地介绍:“疫情期间,虽然淮安封路了,但生意没受影响。本地订单都接不过来,自己经常上手干。”

他还向记者“吐槽”:“一年忙到头,就春节能歇几天。雇了8个工人,一年得多少工钱?这还不算其他开销。”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