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让炫酷皮肤、高级装备吞噬青少年?这堂开学课有必要上

2021-09-01 23:58:22 作者: 如何不让炫酷

阅读提示:在大众认知中,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多数是对网络和新技术等不熟悉的老年人等群体。殊不知,在固有印象中与“钱”关联相对较少的学生群体,正在成为诈骗犯罪分子瞄准的新目标。

如何让学生群体避免掉进电信网络诈骗案的陷阱?大河网记者收集整理了五个典型案例,并邀请经侦民警来给青少年们上一堂不一样的开学课。

大河网记者 宋向乐

9月1日,在经历了疫情和暴雨的轮番来袭后,新学期正式开始。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类型的电信诈骗?如何预防?来一起通过五个案例来警醒。

让学生群体屡屡“中招”的

常见诈骗类型

“网络贷款、刷单返利、杀猪盘、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熟人或领导、冒充‘公检法’、虚假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网络游戏虚假交易等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均有学生被骗的案例出现,学生群体成为遭受诈骗的重灾区。”

郑州市公安局经侦民警王警官说,一方面,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网络应用软件不当收集、使用,甚至被推送给不法分子;另一方面,存在沉迷网络游戏、高额打赏、高额充值、过度消费等方面问题的未成年人,面对可以“免费领取众多炫酷皮肤、高级装备”的诱惑,在诈骗犯罪分子的诱导下,几乎无法抵挡花样百出的骗术,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走进了圈套,一步步将父母的血汗钱送入对方手中。

大河网记者了解到,不仅学生被诈骗的案例呈现增长趋势,还有一些学生因被误导等原因参与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前,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全民反诈新格局中不可忽视的“角落”。

类型一:刷单返利诈骗

案件回放

5月中旬,郑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接到咨询电话,来电者是在校大学生刘同学。经了解得知,近期,刘同学加入了一个大学生兼职群,群主组织学生们通过兼职刷单来赚取“零花钱”。

民警接到电话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刷单诈骗,马上制止了刘同学在刷单平台上的操作,并对其进行了反诈骗宣传教育。最后,成功帮助刘同学挽回损失1.6万余元。

手段揭秘

骗子发布网购刷单兼职信息,承诺在交易后立即返还购物费并额外提成,以“零投入” “零风险” “日清日结”等方式诱骗。

刷第一单时,骗子会小额返利。当刷单交易额变大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不返款。

类型二: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

案件回放

8月5日,家住浙江台州的高中生张同学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好友,对方自称是物流客服,因将张同学买的连衣裙在派件的过程中丢失了,愿意三倍赔款给张同学。

对方借口要走公司转账流程,让张同学下载App,按照指示开通借贷功能,将借贷到的3000多元钱转到对方提供的一个账号内。对方继续要求她借款,张同学感觉不对劲“刹住车”,共被骗3050元。

手段揭秘:

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电话,能准确说出你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接着,以网购平台系统升级造成订单丢失、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召回等原因,说可以退款,诱骗你下载网贷App或登录钓鱼网站,骗取或盗取资金。

类型三:注销校园贷诈骗

案件回放

7月12日,刚从高校毕业不久的小张接到自称是“国家校园贷客服”的来电,称“应国家要求”,其在校期间申请的助学贷的还款利率已上调,要求小张补足未偿还的利息,若逾期未偿还会“影响个人征信”。

小张向对方账户转账1.7万元。转账后,“客服”断线失联,小张才发现自己被骗并报警。

手段揭秘:

骗子冒充网贷平台工作人员,称你之前开通过校园贷、助学贷等,需要消除校园贷不良记录,或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诱骗你在正规网贷网站或互联网金融App上贷款后,转至其提供的账户上,从而骗取钱财。

类型四: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

案件回放

某高校学生何同学将自己的游戏账号挂在网上出售,一位网名叫“怀念”的人与何同学取得联系,表示要购买何同学的账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