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转身房子突然塌陷,她吓“傻”了……灾后心理重建如何对症干预?

2021-09-03 18:36:31 作者: 刚转身房子突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对救助不满,咋让满腹牢骚的老人消气?

在我们周围,还有一些人,灾后苦闷甚至暴怒的原因,是对救助不满或者不理解。这样的疙瘩,又该咋解?

“在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也有人不理解、不配合,有人满腹牢骚,这样情绪对谁都不好。”杨勇超说,很多时候,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会直接影响心境。

比如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大爷。老人居住的居民楼因暴雨成为危房,社区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组织大家转移,并安置了临时住处,当然,条件很有限。

“就这条件?跟家里比差远了!”“要不让我回家住,要不给我安排更好的地方。”……老人激动地对社区工作人员嚷,一脸不满意。

“雨灾发生后,我们一直在社区忙,好多居民需要安置,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如意,难呢!”社区工作人员很无奈。

杨勇超的心理干预,从引导老人转变看问题的角度入手:老先生,受灾紧急转移,出现这种情绪可以理解,大家生活都受影响,眼下日子确实难些。要知道,受灾地方有很多,受灾的人也很多,咱要是站在个人角度看,会觉得这不如意那不如意,可如果从整体来看,比咱受灾严重的人多了,是不是都需要安置?如果你是工作人员,你咋办?”

“是是,需要。”老人听了,不再吵嚷,得知工作人员特意为他安排在有空调的房间,情绪平复了很多,理解了工作人员的难处。

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河南省首位卫生部认证心理治疗师,杨勇超曾参与汶川地震心理干预、大医献爱心中原行等心理援助,他深知,灾后心理重建是一个重要且漫长的过程。

专家表示,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人们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很多人会出现应激反应,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使问题更加严重,因此,灾后心理重建和灾后重建同样重要,需要重视心理救援与康复工作。

“及时心理干预,让大家客观正视灾害产生的因素,勇于面对灾害造成的损失,以感恩的心接受社会各界的支援和关爱,积极加入到生产生活自救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决心,心里更畅亮,非常重要。”杨勇超说,对个人而言,既要学会适当地宣泄因灾情产生的不良情绪,又要学会适当地自我疗愈,比如,把特殊时期的内心感受记录下来,正视自己的内心,有哪些伤心事、不如意?如何调整心态?需要避免哪些误区?从而提升应对灾难、挫折时的心理素质,实现心理成长,激发内在正能量。当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时,就需要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必要时找心理医生对症处理。

【相关链接】

灾后心理重建要做好这几方面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表示,灾难后易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要重视灾后“心灵重建”,条件允许时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均衡的饮食,良好的睡眠,平和的心态来保持健康。

陆林院士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通过社交平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当面对紧张害怕的情绪时,应及时向亲朋好友表达,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是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应避免昼夜颠倒,按时按点起床、吃饭,保证充足规律的睡眠,做一些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三是学会自我调整,学会放松。当出现焦虑情绪时,可通过肌肉放松、呼吸训练和正念冥想等方式来应对自己的不良情绪。

但当明确意识到自己出现灾后心理问题时,需要积极应对,并按照心理问题严重等级,寻求适当的帮助。如出现一般心理问题时,可以自我调整,或去社区、单位进行心理辅导;出现严重心理问题时,则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当出现心理障碍时,不仅要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干预,必要时还需要心理医生的介入;当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时,则需要精神科医生对症处理。此外,心理帮扶需尽快走进社区,把主动求医变为送心理援助上门,识别灾后需要心理干预的人群,给予他们专业的治疗。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