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两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家中 倾听他们的故事

2021-09-05 10:08:21 作者: 走进两位优秀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他是38岁的“考证达人”,七八本学位学历证书记录追逐教育理想的踏实足迹;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她是学生口中的“孟母”,28年坚守讲台,带领多届学生斩获“市优秀班级”称号。

然而,这些优秀的老师,却差点因为太忙错过爱情,为了教好学生几乎没给自己的孩子补过课。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期家访,记者走进我市两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家中,倾听他们追逐教育梦想的故事。

带领多届班级获荣誉

学生称她为“孟母”

记者杨霞瑜(右一)采访孟繁翠一家。

关键词

传承师爱

【出镜家庭】孟繁翠,53岁,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初中英语老师;丈夫刘文虎,56岁,保险行业;儿子刘奇峰,建材行业;儿媳妇沈锦芬,餐饮行业。

【家庭住址】思明区凤屿路

【未来心愿】希望科技中学更加绚丽辉煌!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杨霞瑜 图/记者张江毅)今年7月,孟繁翠获得了厦门市先进教师的荣誉称号。学生从“80后”到“90后”,再到“00后”,孟繁翠已执教28年。按她的话说,当一个负责任、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就是她坚守三尺讲台的意义。

孟繁翠是山东人,1993年从哈尔滨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分配至黑龙江省民族干部学院任教,因丈夫刘文虎家在闽南,她便申请调到厦门科技中学担任初中英语教师。“在我的求学阶段,感受到很多老师的关爱,我想将那份师爱传承。”孟繁翠说。

孟繁翠的班上有一名姓洪的女学生。“记得家在翔安的洪同学刚到科技中学读初一时,因不适应离家后的住校生活,情绪低落。”孟繁翠回忆,洪同学当时经常哭鼻子,甚至有退学的想法,让家长担心不已。作为班主任,孟繁翠分别找学生和家长谈心,用了不少私人时间耐心帮助洪同学排解情绪、适应初中生活。“今年大学毕业后,她去深圳当老师了!”孟繁翠说。

“学生们在背后会亲切地称呼她为‘老孟’或者‘孟母’。”儿子刘奇峰说,他中学6年都就读于母亲任教的学校,耳边不乏来自同学们对老孟“亲切又尽责”的评价,而他早已习惯母亲全身心投入在每一位学生身上。令刘奇峰佩服的是,他参加工作后,母亲依然坚守初心,用大量时间潜心钻研教材,把时间都用在教育教学上。

孟繁翠惭愧地望向儿子,她说,教了28年的英语课,却只辅导过自己的孩子一次英语而已。

“她个子高、声音也洪亮,总是能量满满,天生就适合当老师,作为家人,我们很理解支持她的工作。”丈夫刘文虎说,他早已精通各种家务,让忙于教学的妻子放心工作。

“没办法,英语不花时间,是看不到成绩的。”孟繁翠笑言,她争取做第一个到学校的老师,也是为了能多“抓”几个同学背诵和默写英语。几十年来,孟繁翠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基本都是年段第一,她还带领着不同班级分别于2003年、2005年、2013获“市优秀班级”称号,也曾带班级获得厦门市“五四”共青团先进班级的荣誉。

2023年将退休的孟繁翠,目前仍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活跃于课堂上。退休后,她期待可以与家人一起去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体验未曾有过的家庭旅行。

考了七八本学位证书

愿做学生的“大伞”

记者刘少敏(左一)采访杨钟志一家。

关键词

以德育人

【出镜成员】杨钟志,38岁,湖里第二实验小学教务主任、教师,湖里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心组成员;妻子陈玉颖,34岁,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女儿杨瑾瑜,2岁。

【地址】思明区中山路

【心愿】顺利通过10月份的学前教育考试,对幼小衔接领域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 图/记者张江毅)“别看小小一张课表,新学期的教学效率可都看它了。”8月30日晚上,身为教务主任的杨钟志正忙着排课表。妻子陈玉颖抱着两岁的女儿,笑着说:“他呀,一说起开学,就有用不完的精力。”

杨钟志确实是个干劲十足的人。厦门大学教育管理学、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福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光学位证书就考了七八本,可谓“考证达人”。要知道,一般就算硕士毕业也就两本学位证书。这些证书记录着他追逐理想的足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