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随着祝和苑和千汇一村的解封,上海全市中风险地区清零。上海市民行程码上的“小星星”,也终于不见了。这些中风险地区是如何确定的?又如何查找出新冠病例的活动轨迹呢?我们来看报道。
在上海,疾控中心一旦收到核酸检测结果异常的报告,就会启动流调工作。流调工作面临的第一道坎就是因为时间久远,病例常常忘记了过往14天的活动轨迹。比如这位毕先生,怎么也记不清某几日上班的时间。根据初步交流,流调人员排列出毕先生过去14天的活动轨迹,发现了时间上的矛盾。经过与病例及其单位负责人的反复沟通,流调人员终于确认了毕先生的上下班时间,接下来排摸出病例在发病前14天接触的人员。是判断密切的重要一步。此外上下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病例在休息的时候去过哪里?做过什么?见过谁?有没有戴口罩?都需要重点询问。一来一回双方沟通了约两个小时。
调查病例发病前14天的活动轨迹,流调人员就好像“福尔摩斯”一样,既为了寻找感染源头,也为了调查病毒可能会被传播给哪些人,有时候针对一个活动轨迹丰富的感染者,需要排摸数百人,每个人都需要打电话核实。拍摸过程中涉及个人隐私部分,还要做到保密。
差不多两到四个小时,一份初步流调报告就出炉了,而在流调过程中,各个调查小组之间的信息及时互通,针对密接密接的密接的排查环境采样,场所消毒、场所管控、样本检测等工作都在同步进行。一大串数字的背后,是上海防疫工作的“速度”和“精度”。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张英 王珏 编辑:陶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