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年,全国中小学课本及教学用书、大中专教材、业余教育课本及教学用书的零售数量,平均每年约28亿册、金额超200亿元。这些教材若循环使用一年,可节约200多亿元,节约的费用如果用来援建希望小学——大约可援建4万所希望小学。
这是2020年《瞭望》新闻周刊援引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数据,对教材浪费所作的形容,“教材循环制度”也随之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提交了一份提案,再次聚焦“教材循环”,他建议,要加强循环教材管理,结合实际完善教材循环利用配套措施,弹性设置循环比例。
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教材循环制度”的提法,早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到今天也有14个年头。在成都,自2008年春起,就有8门学科的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但直到如今,这项制度在教育领域的实际运行中其实并不理想。
在成都,据记者调查了解,教材循环多集中在公办学校的义务教育段中,民办学校基本没有实行这项制度,在实行此项制度的学校中,多年来,教材循环也仅局限于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中,教材循环则几乎无法落实,而在非义务段,教材循环则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即二手市场来实现。
至于原因,多位老师则表示,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需要学生在教材上做笔记,对书的使用频率较高,导致多数书本回收再利用的难度加大,而在民办学校中,因为学费中包含了书本费,所以每学期自然也要给学生发新书,多位民办教师表示,学生不同,对书本的使用情况也不同,教材浪费的情况也确实存在。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建议,对于已经实行的教材循环使用情况,需要做客观的评估,不能为追求循环的概念而做表面文章,要建立切合我国学校教学实际的教材使用制度。熊丙奇告诉记者,在这方面,我国可以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探索针对义务教育高年级学生、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字教材模式,选择部分学科做数字教材试点,这就不存在新旧教材发放问题,而且,也能减少纸质教材印刷成本,做到更节约、更环保。
现状:义务段教材循环多为公办学校
学科主要为音乐和美术
今年,是龙泉一小实行“教材循环制度”的第十个年头,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响应号召,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纳入教材循环,学科老师在上课前将书本发给学生,上完课后再收集上来。
多年下来,负责教材循环工作的陈老师直言,“效果其实还不错,几年下来,学生爱护书本的意识其实提升蛮快。”
龙泉一小目前一个年级6个班,每个班大约50个人,在未实行“教材循环”之前,学校每年大约要新进300本书,但实行“教材循环”后,新书的引进数量已缩减至100本,新书也不会全部用完,而是主要用于替换被学生弄破损的那部分旧书。陈老师介绍,“随着老师们从进入学校开始就给孩子们灌输爱护书本的意识,书本的折旧率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龙泉一小循环使用音乐教材
与龙泉一小类似,双林小学也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音乐和美术学科上实行“教材循环”,基本做法与龙泉一小类似,即教材保存在功能室,上课时发给学生,下课后再将教材回收起来,学校副校长王维令表示,与实行“教材循环”前相比,双林小学在实行“教材循环”后,新书的引进量大约减少了近三分之二。
据了解,目前,龙泉一小所在龙泉驿区和双林小学所在的成华区,音乐和美术学科的教材循环使用在公办的义务教育学段已实现全部普及,同时,记者随机询问了其他区县的多所成都公办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得到的回复也均为:“音乐、美术学科已实行教材循环多年。”
但在民办学校,教材循环却并未普及,多所成都民办学校的老师表示,因为学生缴纳了学费和书本费,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发新书,并不会对教材进行集中管理,“音乐、美术等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