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怎样加强君主集权?有哪些措施加强君主集权?

2020-12-22 06:05:00 作者: 古代皇帝怎样

  古代皇帝怎么加强君主集权?今天趣前史小编就为咱们具体解读一下~

  为了把国家的全部权利会集在自己手中,我国古代王朝的皇帝费尽心机的测验削弱下级官署和组织的权利,从而把全部权利会集在自己手中。所以,三省六部的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君权,从分封制的废弃到郡县制的树立,从三省六部到宋代的官制变革,再到明清两朝废弃丞相,树立内阁和军机处,实际上这种种的行动都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

  通过数千年的探索和奋斗,在明清两朝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嘉靖和万历几十年不上朝也不用忧虑自己的权利被架空,由于军政决议计划权把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只要议事权,但没有决议计划权,包含官员人事的任免也把握在皇帝手中。

image.png

  所以在万历皇帝一朝时居然呈现了“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明神宗实录》)”的官员严峻空缺的现象,但这仍然不影响万历皇帝把权利紧紧的把握在自己手中。

  反观“三权分立”的诞生,从亚里士多德到孟德斯鸠,同样是近两千年的奋斗,但西方哲学家和思维家却一向企图削弱和分解王权以及独裁者控制,但我国思维文明系统中的“大一统”观念除了追求领土上的一致外,还企图树立一个从下而上的一致等级制度。

  即所谓“王者授命,制正月以统全国,令万物无不逐个皆奉之认为始,故言大一统也”,孔子的“礼乐讨伐皇帝出”,再到孟子的“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全国定于一”,又有管仲的“皇帝出令于全国,诸侯受令于皇帝,大夫受令于君,子受令于爸爸妈妈,下听其上,弟听其兄,此至顺矣”,以及墨子的“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image.png

  《诗经·小雅·北山》中有“溥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的诗句,结合我国古代王朝的权利开展状况来看,皇帝们所做的全部尽力都是为了完成这句话。不论下面的行政组织怎么变革,皇帝至尊无上的权利位置是无可撼动的。

  咱们也会发现,我国古代王朝一向都秉承各种学说宣扬君主至上的价值观念,我想正是这种“大一统”的文明思维决议了为什么古代王朝没有像西方世界相同走上“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路途,而是一代又一代费尽心思的加强君主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