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有什么?地球的地核又是什么?

2020-12-25 06:38:00 作者: 地球内部有什

  一直以来,人们力求探寻地球内部的奥妙。地球内部有什么呢?地球的地核又是什么?地核外表会有生命存在吗?以上问题趣前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咱们逐个揭晓。

  18世纪,人们计算出地球的均匀密度后发现:地球内部的均匀密度为5.52克/厘米3,而地球外表岩石的均匀密度是2.67克/厘米3,两者相差1倍多。这说明地球内部必定存在侧重物质。

  19世纪中期今后,人类开端大规模地探究地球内部的奥妙。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地震仪丈量发现,每逢产生巨大地震时,遭到激烈冲击的地下岩石会产生弹性轰动,并以波的方式向四周传达,这种弹性波便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达,且传达速度较快;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达,传达速度较慢。由此可知,跟着所通过物质性质的改变,纵波和横波的传达速度也会产生改变。

image.png

  1909年10月8日,萨格勒布区域产生了一次激烈地震,南斯拉夫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通过研讨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上下33千米处产生了折射现象,所以他以为这个产生折射的地带正是地壳和地壳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在一次地震中,美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又发现在地表下面2900千米处,纵波的传达忽然急剧变慢,横波则彻底消失了,这说明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留念他们,将以上两个不同的界面别离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内部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分界,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地壳是地球的最外层,指从地上到莫霍面之间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高低不平,均匀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远比海洋部分厚,均匀厚度为33千米,高山、高原区域乃至厚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均匀厚度仅有6千米。

  地幔坐落地壳和地核之间,是从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一层固体物质。这一层的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其含量由上而下逐步添加。这一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深度为从地下5〜70千米以下到地下2900千米以上,从莫霍面到1000千米深处是上地幔,地下50〜250千米是上地幔顶部,这儿存在一个软流层,岩浆或许便是发源于此。地下1000〜2900千米深处是下地幔,其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上地幔大,物质状况或许不再是固体,而是可塑性固体。

image.png

  地震产生时,地震波从震源辐射出去,地表正对着震源的当地叫震中。震源宣布的压力波和地震波形成地上开裂,损坏房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坐落地球的最里层。1936年,丹麦地质学家莱曼通过对地核中传达的地震波速度的丈量,发现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两部分。外核在2900〜5000千米深处,物质状况挨近液体。内核又名“铁镍中心”,在5000千米以下深处,其温度、压力和密度更高了,物质成分近似于铁镍陨石。

  美国科学家做了很多的模仿实验后发现:地核温度从内到外温度逐步下降,地球中心的温度大约是6880℃;表里核相交面的温度是6590℃,略低于地球中心;外核与地幔的相交面的温度更低,是4780℃。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地球内核的压力极大,每6.5平方厘米为2200万千克,是海平面的地球大气压的330万倍。

  近年来,凭借大型计算机,研讨人员从地上上3000个监测站搜集到了很多的地震调查情报,并对之进行了归纳剖析,描成一张总图,成果发现:地核外表布满“山头”和高低不平的地带,结构与海洋类似,充满了低密度流体。

image.png

  20世纪90年代,在中欧的一个小城温迪施埃中巴赤,人们钻探出了一个直径22厘米、深14千米的世界上最深的洞。这个区域地舆状况非常特别,这儿的岩石有30千米厚,并向地表杰出。前史上陈旧的欧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在这儿互相磕碰,互相推挤和啮合。正是因为这种地舆状况的存在,地质学家们计划用管状的、中空的特别钻孔器旋出岩心,把这些岩心提取上来,但这次尽力最终仍是以失利而告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