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九拜礼是什么?跪拜时都有哪些要求?

2021-01-03 10:30:10 作者: 古代的九拜礼

  今日小编为我们带来古代的九拜礼是什么?期望对你们能有所协助。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礼仪之邦,古时候人们最根本的礼仪,有一项叫九拜,信任我们都不会生疏。说起跪拜礼,下跪我们肯定都见过,也知道要怎样跪,不过九拜望文生义,是有九种跪拜的方法。跪拜礼在古代被以为是最具崇高敬意的礼仪,在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所运用的拜礼也不同,因而就有了九拜的说法。这九拜礼到底是哪九种呢?下面就来一同看看吧。

image.png

  一、稽首、磕头礼

  《周礼·春官·大祝》记载“九拜”的称号分别是:“一曰稽首,二曰磕头,三曰空首,四曰振荡,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稽首是怎样行礼的呢?汉代儒者郑玄解说说:“拜头至地。”意思是说,稽首便是跪拜时,头触地,逗留顷刻。不过,考古发现的周代青铜器铭文中,常常见到“拜手稽首”的记载,标明稽首礼应是跪而拱手,头俯至手,与心平,谓之“拜手”。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下垂触地,两手不分开,这便是“稽首”礼。许多文献之所以不说“拜手”,大概是省掉的原因。

image.png

  在周代“九拜”礼中,稽首礼最重,一般用于帝王举办祭祀天、地的郊祀礼、臣(包含各国卿、大夫、士等,及卿、大夫的家臣)拜国君、子拜父等重要礼仪场合。例如,春秋时,晋国大夫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时,即行稽首仪。

  假如是诸侯国国君之间相见,一般不可稽首礼,而是行躬腰拜手礼。鲁哀公与齐侯会盟时,齐侯向鲁哀公行稽首礼,鲁哀公却仅仅简略地行回拜礼,而没有向齐侯相同行稽首礼。参盟的齐国人很愤恨,鲁国大臣孟武伯却只用“非皇帝,寡君无所稽首”一句话,就让齐国君臣哑口无言。

  当然,若有特别缘由,国君之间亦可行稽首礼。春秋时,鲁襄公到晋国,向晋君行稽首礼。晋国君臣被搞得一脸懵。晋国大臣知武子觉得不当,提示鲁襄公说:“周皇帝尚在,您向我国国君行稽首礼,不符合礼仪吧?”鲁国大臣孟献子向晋国君臣解说说:“我国与宿仇齐国,密迩附近。一旦二国交兵,鲁国只能寄期望于晋国的帮助。因而,我国国君应该向晋君行稽首礼。”

  尽管从理论上来说,卿、大夫的家臣,应该向自己的主人(即卿、大夫)行稽首礼,但在周代,家臣们不能向卿、大夫行稽首礼。这并不意味着,家臣们的方位显贵,而是因为,卿、大夫及其家臣们,都必须向国君行稽首礼。假如家臣也向自己的主人卿、大夫行稽首礼,则有混杂国君、卿、大夫尊卑之嫌。因而,家臣们要向主人行礼,只需简略跪拜即可。

image.png

  磕头或许是看过一些古籍的读者朋友们比较了解的一个术语。比如说,在古人的信件落款中,常常说“磕头再拜”等。那么?怎么行磕头礼呢?郑玄解说说:“拜头叩地。”意思是说,跪拜时,先下跪,拜手,然后拱手下触地,头亦随之下俯,以额叩地,叩而即起。假如额部触地后,不当即抬起,便是“稽颡[sǎng]”(颡,脑门)礼,是首要用于丧葬场合的跪拜礼。

  磕头礼一般用于平辈,或方位、身分相同、附近者间。诸侯国的大臣若参见他国君主,应行磕头礼。春秋时,吴国攻破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楚王流亡。楚国大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得知其来意的秦哀公不肯自寻费事,回绝接见他。申包胥就倚着秦国王宫墙面,“哭,日夜不停声,勺饮不进口七日”。秦哀公被其诚心感动,所以接见他。申包胥见到秦哀公后,“九磕头而坐”,向秦哀公陈述好坏,秦哀公终究赞同出动军队救楚。

  特别场合下,女子若有严重急事求助于人,偶而会违反惯例礼仪,向被求助者行磕头礼。春秋时,晋襄公逝世后,太子夷皋(即后来的晋灵公)年幼。晋国执政诸卿环绕嗣君人选,产生剧烈争议。赵盾想拥立晋襄公的弟弟、德高贤达的令郎雍为君;贾季则想立令郎雍的弟弟令郎乐。赵盾一面派人去秦国迎候令郎雍,一面派人刺杀了令郎乐。秦康公派兵护卫令郎雍回国即位。此刻,太子的母亲穆嬴抱着太子,日夜执政堂上号泣。然后,太子母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哭闹。她向赵盾行磕头礼,责备赵盾违反晋襄公临终嘱托。赵盾等无法,只好背离初衷,改立太子即位。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