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编就给我们带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的是什么当地?期望能对我们有所协助。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经典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为我们所了解,描绘的是洞庭湖的汹涌澎湃的场景。洞庭湖,坐落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云梦泽为上古九泽之一,洞庭湖古称云梦,可是开端的云梦大泽并非指洞庭湖,而是坐落今湖北省境内。从前的云梦泽哪里去了呢?
云梦泽现已消失在前史长河中,在湖北省孝感市有个云梦县,便是出土闻名的云梦秦简的当地,这个姓名印证着从前的云梦泽。在史猜中对云梦泽有零散记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陵故郢(yǐng)都……东有云梦之饶”。郢都江陵即今荆州市,云梦泽坐落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在《史记·楚本纪》中亦有记载:“庚辰,吴人入郢。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伍子胥和孙武带领吴国之兵攻入楚国国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楚昭王逃入云梦泽,被不认识他的子民射伤,后逃到郧(今安陆县)。
云梦泽的构成与长江和汉江有关,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在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县为中游,湖口县以下为下流。其间湖北宜都市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这段,被称为荆江。因江汉平原地形比较低平,前史上荆江段河槽的摇摆起伏比较大,河道曲折反常,洪水期江水常常冲出河道,江水四溢,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江汉平原是第四纪激烈下沉的陆凹地,地形比较低,亿万年前整个江汉平原便是一个巨大的湖盆,西起鄂西山地,东至大别山西麓,南至长江,北至大洪山。跟着长江、汉江等很多河流挟带的泥沙堆积,逐步构成江汉三角洲和泽国、湿地共存的地貌。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已构成东西两块三角洲平原带,西边的坐落荆州以东的江汉之间,东边的在今湖南岳阳城陵矶至武汉之间的长江西侧,两块陆地之间那片巨大的湖泊即为云梦泽。汉朝时期,闻名的华容县便是在荆州以东的江汉三角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北,从华容道败逃,其时的华容道是沼地遍地,很难走的,若不是命运爆棚,曹操说不定就被干掉,前史就改写了。
跟着秦汉大一统,南边的开发程度进一步进步,人类活动加剧了天然植被的损坏,水土流失加剧,江水中的泥沙也越来越多。江汉三角洲在泥沙效果下不断地向东推移,云梦泽也不断地被紧缩、分裂,构成很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还有很多的水道和荆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调蓄效果。唐宋时期,跟着南边人口越来越多,围垸造田等与河湖争地活动益发频频。为了开发肥美的江汉三角洲,抵挡洪水的侵袭,人们开端在荆江沿岸筑堤来束缚江水。至元朝时,荆江段已构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势,洪水期上游的巨量来水经过这些分水口进行天然调理。
图-战国时期云梦泽
明清时期,人们改造天然的才能进一步增强,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传统的土方堤堰被改构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庆年间,荆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存和平、调弦两口,上至堆金台(荆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监利县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江堤被连成一体,这便是闻名的万城大堤,也叫万安大堤。为加强荆江大堤的办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还专门设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
清朝时连续明朝的做法,荆江两岸的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构成大堤溃决,江陵城被吞没。为阻塞决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拨200万两库银专款,并设石尺水志,规则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