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庶吉士”是什么官?“庶吉士”是怎么选拔的?

2021-01-03 12:08:56 作者: 清朝的&ld

  今日小编给我们预备了:清朝的“庶吉士”是什么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庶吉士”严厉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官职,而是类似于现在的“博士后”,它表明的是一段工作经历。《明史.职官志》载:“庶吉士,读书翰林院,以学士一人教习之”,庶吉士便是在翰林院读书的,由翰林院学士担任教训。

  如此,作为一个不是官职的“庶吉士”,他天然也就没有什么等第之分。

  当然,“庶吉士”尽管没有等第,但也不能说他就不重要。实际上在明清时期,“庶吉士”作为科举中最优异的一批读书人,他们的出路肯定是不可限量的,首要被选为庶吉后,也就意味着他成为了皇帝近臣,由担任起草诏书,为皇帝解说经籍之责,再是有了庶吉士这个身份后,他的宦途将比其他非庶吉士的进士更为的坦荡,如明大学士徐溥所言:“自古帝王储才馆阁以教养之。本朝所以储养之者,自及第进士之外,止有庶吉士一途”,庶吉士是明清两朝储养人才的职位,是侧重培育的目标,是朝廷柱石地点。

image.png

  尤其是在明朝,《明史.职官志》载:“自成化时,周洪谟今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吏部两侍郎必有一因为翰林”,便是说自成化后,礼部尚书、侍郎必须由翰林身世担任,吏部侍郎也必须有一位是翰林身世,其时明廷在翰林身世的官员中,会优先选择便是翰林身世,又是庶吉士身世的官员,也便是说担任过庶吉士的翰林,他担任尚书之职的时机要比不是庶吉士的翰林来得高。一起明朝的庶吉士仍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历之一,所谓“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如首辅杨廷和、首辅张居正等皆是“庶吉士”身世,而据《明史.推举志》所载:“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

  讲到这儿,或许还有人不太理解,为何“庶吉士”能如此重要呢?他们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呢?这儿我就来为我们具体的介绍这个官职。

  “庶吉士”,亦称庶常,源于《书经.立政》:“太史、尹伯,庶常吉士”中的“庶常吉士”,周秉钧释:“庶,众也。常,祥也。吉,善也。庶常吉士,言上列各官皆祥善也”,简而意赅的说便是才德兼备之人。

  “庶吉士”作为一个职位,始见于明洪武年间。《明史.推举志》载:“(洪武)十八年廷试,擢一甲进士丁显等为翰林院修撰,二甲马京等为编修,吴文为反省。进士之入翰林,自此始也。使进士观政于诸司,其在翰林、承敕监等衙门者,曰庶吉士。进士之为庶吉士,亦自此始也”,洪武十八年,明朝开端选新科进士入翰林院、承敕监学习政务处理,曰“庶吉士”。

image.png

  当然,洪武时期,“庶吉士”非翰林院专属,在承敕监观政的进士亦可为庶吉士,直到永乐二年,庶吉士开端专归于翰林院。《明史.推举制》载:“永乐二年,既授一甲三人曾棨、周述、周孟简等官,复命于第二甲择文学优等杨持平五十人,及善书者汤流等十人,俱为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遂专属翰林矣”,永乐二年,朱棣着解缙“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选择出29位才德俱佳的二甲进士入翰林院文渊阁学习,充当庶吉士,这29位中有数十位在后来都成为栋梁,如王英、王直、段民、周忱、陈敬宗、李时勉等,皆为当世名臣。

  “庶吉士”在人数上并没有约束,“翰林院……史官修撰,编修,反省,庶吉士,无定员”,只需朝廷以为他有才学,就可将其选拔为“庶吉士”,反之假如朝廷以为,新科进士中没有才德兼备之人,亦不会防水,如永乐十三年乙未选“庶吉士”六十二人,可到宣德二年丁未却只选了邢恭一人做庶吉士。由此可知,在选拔“庶吉士”一事上,明廷是十分严厉的。

  尔后,被选为庶吉士的进士会在翰林院由学士担任教训三年,三年后进行查核,谓“散馆”,“其留者,二甲授编修,三甲授反省;不得留者,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明史.职官志》),成果优异留任翰林,原二甲进士身世的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原三甲进士身世的授从七品翰林院反省,成果较差的,则脱离翰林院,或授六科给事中、督查御史,或授州县官。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