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撒播至今
部分蜀语现在还在运用
在《中上古蜀语考论》中,汪启明等4位学者经过对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整理,将蜀语词汇编成表列出。哪些蜀语消失了,哪些蜀语撒播至今,一望而知。
例如甘蔗,在蜀语中被称为“竿蔗”,“蜀语是描绘形状,现在的叫法是表现滋味。”汪启明说。
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一些很有特征的词语,比方“董乱子”“董嘴”的“董”,“院坝”“晒坝”“坝坝电影”的“坝”,“白雨”,表明人体部位的“倒拐子”、“脚拐子”等蜀方言词,也都沿袭至今。
不仅如此,一些极具四川方言特征的词语也由蜀语阶段沿袭至今。
“比方四川人常常说的‘老子’,蜀地祖先早就在用了,原本指的是父亲,后来小辈装大,也常常说‘老子要咋子咋子’,这个词现已泛化了。”汪启明笑称。
现在四川人所说的“撇脱”,也是蜀方言,有不拘泥、洒脱、简略、简洁、轻松、简略之意。还有一个川人常说的词语“搓甲甲”,也是古蜀语,据文献记载,蜀人称身上积垢为“甲甲”。
汪启明说到,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语气词,“李白《蜀道难》中的榜首句,‘噫吁嚱’,便是‘呜呼’,相当于四川话的‘哦豁’,表明一种惊叹。”但这个词是一个方言多义词,含义不限于此。除了李白在诗词中常用蜀语,不少在四川的诗人都在诗词中用过蜀语。
苏轼21岁出蜀,他讲的方言对海南至今都有影响,他文字中说到的“鲜翠”、“元修菜”等蜀语,举目皆是。“现在海南人都还把他说的方言称作‘东坡话’。”
长时刻生活在蜀地的杜甫,在《闻斛斯六官未归》中,有一句“荆扉深蔓草,土锉冷疏烟”。这儿的“锉”便是一种蜀语,意为釜,也便是现在所说的锅。杜诗、陆游诗多用四川方言,早已被前代学者注意到。
3、曾有5年成都称作“南京”
言语中的前史
“蜀黍”二字,前几年在网络上走红,咱们把它称作叔叔的别称,亦称为怪蜀黍(怪叔叔)。其实“蜀黍”二字,古蜀语中就有运用,“现在咱们都称之为高粱,很少有人说蜀黍了。”
一起,汪启明说到了东汉《说文解字》中记载:“蜀人呼母曰姐”,是说其时的四川人,把母亲叫作姐姐。这是古羌语融入古蜀语的词。
又如陆游有一次到眉山,酒后赋诗:“蜀语初闻喜复惊,仍然如有故乡情。绛罗饼餤玻璃酒,何日蟆颐伴我行?”诗后边又自注:“玻璃春,郡酒名也,亦为西州之冠。”但前史上没有说这是什么酒。原本当地东门外有个玻璃江,用江中水酿制的酒被叫成“玻璃酒”。
在采访中,汪启明屡次说到蜀语变迁背面的前史,“从言语的研讨动身,可以窥见最初的方针变迁、移民改变、民族融合、文明融合等现象。比方,咱们在研讨杜甫诗中的蜀语用词时,发现他的《梅雨》中写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而在黄希的《补注杜诗》中写到‘南京,成都府也’。咱们就查找了很多文献,终究发现,在公元757年到公元762年,蜀郡被改为南京,所以成都被称为南京这个说法存在了5年时刻。”
据了解,学界称《中上古蜀语考论》为中上古蜀语研讨的开山之作,也是根据该书落笔在研讨言语,意又在言语之外。经过文献言语、前史移民和考古的互证,《中上古蜀语考论》得出了这样的定论:巴蜀文明是中华文明源头之一,古蜀语是汉语的前身华夏语的源头之一。
“研讨言语,其实也便是研讨前史,一个简略的词语,背面或许就有一段前史。”提及这些词语的沿袭与消失,汪启明说。
这些古蜀语 你懂起了吗?
“撇脱” 不拘泥、洒脱、简略、简洁、轻松、简略
“哦豁” 呜呼
“搓甲甲” 擦拭身上积垢
“老子” 父亲
“母亲” 姐姐
“竿蔗” 甘蔗
“蜀黍” 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