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八大碗
宋元六年(1091年),苏东坡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市)知府。一日,苏东坡的老友“宋四书家”之一的米芾前来探望他。苏东坡很快乐,处理完公事后,两人南下玩耍。
是日,途经庐州府治地,两人感觉腹中饥饿难当,但离城还有不短的旅程,一时无法,只得硬着头皮赶路。忽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两人寻香而去,发现不远处一户农家正炊烟袅绕。走进一看,这户人家正在摆宴,好客的主人传闻来意后美意约请两人入席。菜过五味,酒过三巡,我们醉意已浓。苏东坡一时鼓起,随口吟到:“举箸失量八碗入腹简单,宴罢无瘾三年去意可难”。主人知是夸奖自己做的菜,知道两位都是大有学识的人,所以再请题字。米芾回想方才吃的八大碗甘旨,一蹴即至,“八大碗”三字便栩栩如生。
后来,主人便以“八大碗”为招牌,开起了酒家。八大碗甘旨也跟着这段美谈广为撒播。
布依八大碗
相传在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时分,王氏鼻祖王及第(布依族)统军南下。其时远程征战,加上云贵高原森林多瘴气,一干官兵抵达兴义府上坡岗时,死伤过半,日常用具等都已丢掉殆尽。到了上坡岗后,王及第见此地四周群山环抱,坝子里却一望无际,指令兵丁修筑工事、营盘以固防护,从此便在此世居下来。其时由于随军的饮具都已丢失差不多了,只剩下用来盛东西的一些坛坛罐罐。炊具十分缺少,最终只好依样画瓢,用土法烧制了一些陶制的坛罐和封盖坛口的缸钵,在吃饭时盛饭菜就用缸钵或海碗,一朝一夕,撒播下来就有了布依的“八大碗”。
“八大碗”是热心的布依族员款待客人的最好菜肴,这“八大碗”其实就是八道菜,即: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素南瓜、素豆腐、花糯米饭,这八道菜中的金豆米、粉条、南瓜、五色糯米等都是布依人农忙时极便利的菜肴,一般温度下寄存能保质数月。八道菜中猪脚炖金豆米、红烧肉炖豆腐果、炖猪皮、酥肉粉条、排骨炖萝卜中菜和肉都很细嫩;素南瓜能补中益气、消痰止咳和美容;而“八大碗”中有特征的要数素豆腐和花糯米饭了,素豆腐是布依人家自己做的豆腐,先将豆子浸泡数小时后,然后将豆子磨成浆,用石膏点成豆腐;花糯米饭是布依族特制的一种糯米饭,选用纯天然香草制造。
临清八大碗
临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前史。提到临清“清真八大碗”的特征,除了色、香、味俱佳外,还有三点,那就是一肉二汤三补养:
一肉。质料以牛、羊肉为主。伊斯兰教倡议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禁戒“奇形怪状、污秽不干净、性格凶暴、行为奇怪等之肉”(《古兰经》)。
二汤。清真八大碗归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格、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清真八大碗中的汤都坚持了它们的原汁原味。
三补养。清真八大碗不只都是佳美的食物,并且还具有补养强身的功用。元代回回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羊、牛肉,温补不燥,培元固本,易筋壮骨”,常常食用能够“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据回回典籍《天方仪式》记载“饮食,所以养性格也”,“惟驼、牛、羊独具纯德,补益诚多,能够供食”。
临清“清真八大碗”菜品称号及特征
一、烧肉 二、炖羊肉 三、巧阁 四、松花羊肉
五、清氽丸子 六、黄焖鸡 七、里脊 八、肉杂拌
五台八大碗
五台山八大碗延用当地传统寿筵、婚筵之办法,可分为农家风情荤素筵、佛国特征素斋宴。详细可分为“五盔四盘”“八八六六”筵席等。一切菜肴均选用手艺粗瓷大碗(盘)盛放,可八碗成席,亦可拆分红席,加之“发发禄禄”的吉利谐音。五台山八大碗菜肴选用台蘑、台参、牛羊、野鸡、野兔、蕨菜、苦菜、黄花菜、莜面、玉米、黄米、马铃薯等为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