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方镇割据局势是怎样构成的?方镇实力有哪些损害?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五代十国是唐方镇割据局势的持续。朱温、王建、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刘知远、孟知祥、刘崇都是由节度使而帝;钱缪、杨行密、王审知、刘隐、马殷、高季兴都是由节度使而王(或国王)。在这些人为帝为王之后,他们的控制区内,是否就平安无事了呢?因为唐以来构成方镇割据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条件,没有多大改动,方镇实力如野草荆棘,还会在这块土壤上从头成长起来。
一、五代十国方镇割据局势的构成
五代各王朝在局势有利时,也曾采纳过移易镇帅,切割方镇地盘,把某些方镇降为防护州、刺史州“直属京”等办法,也曾公布过毁城湟、拆防城之具等命今,以约束、削弱方镇实力,但因为王朝更迭频频,政局多变,这些办法所收的作用是有限的。
五代各王朝沿用唐制,数州(或一州)设一军,军设节度使,兼任驻在州的刺史。节度使把握军权,政权,财权,往往专横不法。所属州、县官虽多文人,因镇使嚣张,形同虚设。五代各王朝对方镇推荐州、县官的人数和奏辟幕僚的权利,曾作过约束,以防节度使营私舞弊,又曾采纳办法提高州、县官的位置,以削弱方镇实力。因为五代各王朝年促祚短,这些办法得不到遵循。宋初人说:“五代以来,诸侯蛮横,令宰不能专县事”,确是现实。
二、五代时期方镇实力的损害
后梁开平常,商州牙校李玫擅知州事。乾化时,蔡州指挥使王存俨为部将拥立为主。最大一次方镇暴乱是魏博(治地点魏州,即今河北大名县东北)暴乱。郢王朱友珪纂位后,以杨师厚为魏博节度使。杨师厚支撑均王朱友贞杀朱友珪,功成之后,封为邺王。杨师厚在魏州“矜功恃众,骤萌不轨之意,所以专割财赋,置银枪效节军凡数千人”。如不是他死去,必将为患。他身后,朱友贞把魏博镇分为天雄军(治所仍在魏州)和昭德军(治地点相州,今河南安阳市)两镇,调平卢军节度使贺德伦为天雄军节度使,宣徵使张筠为昭德军节度使,又将魏博将士府库一分为二,半属昭德军,半属天雄军,以削弱父子团聚、族姻磐结的魏博牙兵实力,引起了暴乱。乱兵攻入贺德伦的衙门,杀了他的卫兵,导致了贺德伦降晋(河东李氏)。
在后唐李嗣源控制期间,屡次打压军阀、军校的暴乱。如:天成元年(926),登州刺史王公俨在魏州兵乱后,杀了青州监军杨期望,与州将李谨等“谋据州城,以邀符节”。李嗣源录用王公俨为登州刺史,他不到差。李嗣源便派霍彦威为新任青州节度使,斩了王公俨、李谨等八人。天成二年(927),李嗣源又亲身打压了宣武军节度使朱守殷的暴乱,杀了朱守殷。
李嗣源时最大的一次方镇暴乱是剑南东川节度使董璋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的火并。董璋曾为朱温养子,在后梁消亡后,投靠后唐,参加伐蜀战役,蜀平,为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孟知祥是后唐平蜀后派往成都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
枢密使安重诲对孟知祥不放心,派李严回成都,意在监督孟知祥,而孟知祥使用蜀人对李严的仇视(他曾策划灭蜀),杀死李严。安重诲又使用董璋胁迫孟知祥。谁知董璋也是个狼子野心的军阀。自唐以来,四川开凿的盐井甚多,董璋为了获取盐利,诱商人把东川盐贩往西川去卖。孟知祥为了抵挡东川盐的进口,在汉州(州治在今四川德阳县)设置三个榷场,向东川来的盐商纳税,每年获利七万缗。因为税重,使商人不肯来回东西川贩盐。孟知吉祥董璋因争利而演变为吞并。
后唐天成四年(929),李嗣源向孟知祥征助礼钱一百万缗(相当于汉州盐榷十四年的收入),孟知祥给了五十万缗。李嗣源又派夏鲁奇等人担任遂、阆、绵州刺史,预备武力处理孟知祥。董璋认为后唐朝廷也在图谋自己,先行暴乱。孟知祥跟着举兵反。后唐征伐失利。后来,孟知祥打败董璋,吞并了东川。东西两川为孟知祥一切,为他称帝预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