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我焉支山,妇女无颜色”是什么意思?匈奴部落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

2021-01-15 12:09:48 作者: &ldquo

  “失我焉支山,妇女无色彩”是什么意思?匈奴部落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两千多年前,强悍的匈奴从前压得华夏王朝抬不起头来,不过后来匈奴人宣布这样的千古悲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色彩。失我祁连山,使我家畜不蕃息。”祁连山和焉支山,这两个当地为何对如此重要,以至于失掉它们后,匈奴人宣布这样的悲鸣?

image.png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开端活动在阴山南北包含河套区域和以南的“河南地”(鄂尔多斯草原)一带。战国时期,匈奴在燕、赵、秦以北游牧,和华夏各国屡有抵触,赵国名将李牧大北匈奴,使其不敢南侵。战国后期,华夏诸侯国相互讨伐,匈奴也乘乱发展壮大。秦始皇一致我国后,派蒙恬北击匈奴,将匈奴逐出河套区域。因匈奴游牧性质,居无定所,想要一举消除并非易事,并且本钱太高(大军反击后勤是最大担负,并且纷歧定能找到对方)。因而,秦朝在燕、赵、秦旧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了绵长的长城防御工事以防匈奴南下。

image.png

  秦末,天下大乱,匈奴也趁机南下,侵吞很多地盘。河套区域又被匈奴侵吞,河西走廊也被匈奴操控。比及西汉一致我国之时,匈奴也差不多完结一致,树立起一个以冒顿单于为首的强壮而广阔的匈奴汗国。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于公元前200年,向匈奴建议进犯,成果却大北,连自己都被围困在山西大同的白爬山,差点儿就丢了老命,这便是前史上闻名的白登之围。

  匈奴汗国东至辽东半岛,河西走廊及以西的西域诸国皆在匈奴操控之下。若论地盘巨细,匈奴比刚完结一致后的西汉边境平起平坐。并且匈奴还在四处扩张,对汉王朝凶相毕露,两大实力势必会产生剧烈的磕碰。由于汉王朝刚树立,内部还不安稳,并且通过秦末浊世,整个社会需求安居乐业,汉朝遂对匈奴采纳耻辱的和亲之策,以拖过生计期瓶颈,再图将来。

  话说匈奴由于地盘太大,大致分单于王庭以及左右贤王三部进行办理。单于王庭居中,左贤王居东,右贤王居西。河西走廊及西域都为右贤王的实力范围,右贤王王庭开端在巴里坤一带。在右贤王的地盘上,河西走廊里边的一片片绿地则是其最肥美的土地,水草丰美,可耕可牧。

image.png

  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星星峡,南面是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的祁连山脉,北面是阿拉善高原,以及由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等组成的环境恶劣区域。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公里,尽管地处西北区域气候枯燥少雨,可是由于有祁连山上的冰雪融水,这条长廊内却是罕见地呈现了上千条河流,其间最大的三条河流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尤其是流经张掖一带的黑河,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正是这三大内河水系在河西走廊内孕育出了大片绿地,尤其是张掖、武威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称。这大片肥美的绿地可供匈奴人高兴地放牧,衣食无忧,比起塞外、漠北的苦寒和瘠薄,这儿便是天堂。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坐落张掖市山丹县县城东南约50公里处,东西长约3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平均海拔近3000米,主峰毛帽山高3978米。焉支山景色俊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虽居焉支山,不到溯雪寒”的绝句留世。因山中盛产一种紫红色的红蓝花,其汁液可用来做胭脂,因而也叫胭脂山。尽管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对女性来说。但和生计比较,其重量要轻得多了。焉支山的重要,绝不只是是由于匈奴失掉它就没有胭脂可用了。

image.png

  河西走廊对华夏王朝的重要性,用明代名臣杨一清的一句话即可:“兵粮有备,则河西安。河西安,则关陕安,而华夏安矣”。而焉支山对河西走廊的重要性更是非比寻常。在地图上,能够十分清楚地看到焉支山处在河西走廊最窄的蜂腰之处。南面的祁连山和北面的龙首山相对,而焉支山正处于二者构成的走廊中心,就像绊脚石相同。要想穿过河西走廊,只能绕道焉支山北或许山南。拿下焉支山这个地形险峻的制高点,能够控厄河西走廊,焉支山是河西走廊东段真实的咽喉之地,因而焉支山自古就有“甘凉咽喉”之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