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斜封官”是什么?“斜封官”为什么会被人看不起?

2021-01-15 18:46:32 作者: 唐朝的&ld

  唐朝的“斜封官”是什么?“斜封官”为什么会被人瞧不起?感兴趣的读者能够跟着小编一同看一看。

  唐中宗时政府中官员分为两种,一种是中书、门下两省封的,一种是皇帝自己封的。皇帝封的官又叫做斜封官,同堂论坐,斜封官总是低人一等,处处被人瞧不起。

  《诗经·北山》中说:普天之下,难道王土;率土之滨,难道王臣。在许多现代人的世界观中,封建时代整个全国都是皇帝私产,大众都是皇帝臣子,政府是皇帝权利的延伸,哪个官不是皇帝封的?哪个官员不是为皇帝服务?所以皇帝亲自封的官应该高人一头才对,哪有被人瞧不起的道理?这儿的问题出在哪?

image.png

  上图_ 唐朝宰相刘祎之墓志铭

  唐朝武后执政时有位名臣,叫做刘祎之。这个刘祎之由于同武后政见不好,被罗列罪名赐死家中。在承受审问之前,刘祎之对着手持武后诏书的审问官说了一句让他扬名唐史的一句话:“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凤阁鸾台是武后执政时期对中书和门下两省的特称。审问刘祎之的官员手持的诏书由武后直接公布,刘祎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经中书、门下宣布的诏敕不合法,我不供认这个审判庭的合法性。

  一道不合法的诏敕和中宗时期的斜封官有什么关系?本来这一切都同其时的大环境有关,这个大环境是什么呢?大环境便是皇帝说的话也不一定好使,没有中书门下两省的大印,任何人都能够不买皇帝的体面。

image.png
image.png

  上图_ 唐代官制简表

  唐承隋制,中心权利集中于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复核诏令,尚书省履行。三省中只需尚书省有下辖部分,便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尽管尚书省衙门多,人员多,可是尚书省只需履行权,没有议事权。中书省和门下省人员虽少,但各项政令都由此出,是国家最高权利机关。按唐制三省排名不分先后,三省长官都能够被称作宰相,可是唐朝人以为只需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门下侍郎才是真宰相。

  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复核诏令,那皇帝干什么?作为国家元首,皇帝当然要对军国大事宣布自己定见,和谐各部分利益。但在出具诏敕的过程中,皇帝只需求在中书省起草好的诏书后边用红笔画一个大大的、方方正正的“敕”字,再把这份诏书用黄纸做的档案袋包好,送给门下省复核。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上图_ 唐朝,铜高鼻钮“中书省之印”

  这个“敕”字什么意思呢?

  广义上来说,长官对属下说的话、老一辈对后辈说的话都能够称作敕。皇帝是九五之尊,口含天宪,所以对谁说的话都是“敕”。为了差异官方文书和皇帝私言,官方文书上敕字用红笔书写,个人函件顶用黑笔书写。可是在政治环境中,诏敕特指通过中书门下公布的政府指令。

  收到诏书的门下省会安排职工“给事中”审阅诏书。给事中首要看诏书文辞有没有不合理的当地,看完文辞后再研讨诏书是否同现行法令抵触。总归是诏书的方方面面都要通过给事中的审阅。给事中尽管仅仅个五品小官,仍然有封驳诏书的权利。只需诏书有不对的当地,给事中就圈圈点点写上批注返还圣上,皇帝再着急也没用。

  如此说来唐代一个理直气壮的诏书需求通过中书省起草,皇帝画敕,门下复核三道手续,缺一不可。少了哪一项都不能称为诏敕。手续不全的诏书假如被下放,尚书省是有权拒绝履行的。

image.png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