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药被禁赛1年以上或无缘国家队,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1-03-22 12:55:04 作者: 涉药被禁赛1

  据司法部官网,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因兴奋剂违规被禁赛1年以上的运动员和辅助人员,不得以任何身份入选国家队;禁赛期在1年及1年以下的,进入国家队需严格审核。

  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保护体育运动参与者的身心健康,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竞争,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规范反兴奋剂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反兴奋剂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兴奋剂,是指年度《兴奋剂目录》所列的禁用物质和禁用方法。

  本办法所称兴奋剂违规包括以下情形:

  (一)检测结果阳性;

  (二)使用或者企图使用兴奋剂;

  (三)逃避、拒绝或者未能完成样本采集;

  (四)违反行踪信息管理规定;

  (五)篡改或者企图篡改兴奋剂管制环节;

  (六)持有禁用物质或者禁用方法;

  (七)从事或者企图从事兴奋剂交易;

  (八)对运动员施用或者企图施用兴奋剂;

  (九)组织使用或企图组织使用兴奋剂;

  (十)使用兴奋剂违规人员从事运动员辅助工作;

  (十一)阻挠、报复兴奋剂举报;

  (十二)其他法律法规或者国家体育总局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将其规定为兴奋剂违规的行为。

  第三条 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反兴奋剂工作坚持“零容忍”,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方针,推动构建“拿干净金牌”的反兴奋剂长效治理体系。

  反兴奋剂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预防为主,惩防并举;

  (二)公平、公正、公开;

  (三)维护运动员和辅助人员合法权益。

  第五条 国家体育总局负责并组织协调全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并组织协调本地区的反兴奋剂工作。

  国家反兴奋剂机构、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国家运动项目管理单位、运动员管理单位、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开展反兴奋剂工作。

  第六条 鼓励对兴奋剂违规进行举报。

  第七条 本办法规定体育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体育单位在反兴奋剂管理中的职责权限等内容。

  反兴奋剂工作的技术性、操作性规则由国家体育总局参照《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要求,制定《反兴奋剂规则》。

  第二章 反兴奋剂工作职责

  第八条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协调和监督全国的反兴奋剂工作,协调和推动跨部门合作开展兴奋剂综合治理,确定反兴奋剂工作目标与任务,起草、制定反兴奋剂管理制度与规章,制定兴奋剂检测机构许可管理制度并实施监管,制定国家反兴奋剂发展规划,审核并监督省级体育主管部门、国家反兴奋剂机构、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国家运动项目管理单位反兴奋剂工作的实施,开展政府间反兴奋剂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九条 地方各级体育主管部门领导、协调和监督本地区的反兴奋剂工作,协调和推动跨部门合作开展本地区兴奋剂综合治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办法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提高体育运动参与者和公众的反兴奋剂意识;加强青少年体育的反兴奋剂工作;配合国家反兴奋剂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委托兴奋剂检查,在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开展兴奋剂检查。

  省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做好反兴奋剂工作。

  第十条 国家反兴奋剂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制定教育、检查、调查、结果管理、听证和治疗用药豁免等方面的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兴奋剂检查与检测,实施对涉嫌兴奋剂违规的调查、听证、结果管理和监督,开展反兴奋剂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参与兴奋剂综合治理,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国际交流,指导、协调、监督各省区市和各级各类体育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

  第十一条 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本办法和社团章程负责本社团的反兴奋剂工作,制定反兴奋剂工作计划,明确反兴奋剂工作职责和责任,提高管理人员反兴奋剂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国家队反兴奋剂宣传教育和管理,监督地方体育社会团体履行反兴奋剂职责,开展所属运动员及有关人员涉嫌兴奋剂违规的调查,实施兴奋剂违规处罚。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