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长平一战,秦军已经消灭了赵军主力,为何40年后才灭赵国?

2020-09-21 10:31:37 作者: 本来长平一战

长平之战,秦国确实是消灭了赵国的主力,仅这一战白起就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将士。但是,要知道打仗是双方都有可能损兵折将的一种游戏。

赵国死伤如此多,秦国的伤亡也不会太小。

作为战场上的常胜将军,白起意识到,若是乘胜追击,此刻带领着秦军杀到赵国都城,肯定是可以一举把赵国给拿下来的。

因为白起是想火速进兵,打赵国一个措手不及。另外,赵国若是看到白起兵临城下,即使火速去求援,也不一定能叫到援兵了。

所以,白起断定,这个时候是灭掉赵国的最佳时机。

但是,白起仅仅是一个将领而已。

这个意见能不能被认可,还需要秦昭襄王的批示。

所以,白起给秦昭襄王打了一个报告,意思就是想一鼓作气,直接拿下赵国来。

可是,秦昭襄王考虑的和白起考虑的不一样。

秦昭襄王要把控全局,白起只管可不可以打胜战,这就是两个人的区别。

当秦昭襄王接到白起的信件之后,他要考虑的是这个时候,能不能直接去灭赵?

当时秦国的所有兵力,几乎都在白起的手里。

若是,白起攻打赵国的时候,其它五个国家,来攻打秦国,秦国是不是也有可能就亡国了呢?

这个秦昭襄王必须要考虑,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家江山安稳的一件大事。

似乎秦昭襄王陷入了沉思之中,到底要不要灭赵呢?

因为秦昭襄王拿不定主意,所以,他只好把宰相范雎给叫来。

问问范雎怎么想的?

范雎是文臣中的老大,白起是武将中的老大,而且白起和秦昭襄王的舅舅魏冉关系十分的铁。可以说白起就是魏冉一手提拔起来的。而魏冉恰恰就是被范雎给排挤到朝野之外的。

所以,范雎本来就和白起有矛盾,是那种不可调节的矛盾。

范雎和白起的矛盾赵国也知道,所以,赵国就派了说客来说法范雎。

大意就是说若白起直接把赵国给灭了,真到那时候白起就是秦国的第一功臣了,就连你这个宰相,也要屈居于白起的功劳之下。

这是范雎不想看到的,所以,当秦昭襄王找到他商量要不要灭赵的时候。他就告诉秦昭襄王,赵国是要灭,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范雎的意思是秦国刚打了如此一场大仗,若是在继续去打赵国,恐怕会体力不支,不如回来休息调整一下,再去灭赵更好。

秦昭襄王就听信了范雎的话,白起不得不搬师回兵。

这就是秦国在赵国主力灭亡的情况下,没有迅速灭掉赵国的主要原因。

反过来我们再来看,一旦这个时候秦国灭不掉赵国,也就意味着赵国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被灭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赵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在这个空挡里他们可以去搬救兵了。

等一年以后,秦昭襄王觉得兵力休整的也差不多了的时候。

这时候秦昭襄王再让白起去灭赵,白起就不去了,因为他知道灭赵的机会已经失去了。现在去根本捞不到任何好处。

秦昭襄王只能排王陵去灭赵,结果吃了一个败仗,损失了几万人马。

秦昭襄王还是让白起亲自挂帅,前去灭赵。但是,白起还不去。

不得已秦昭襄王又派了其他将领,结果又失败了,灭赵的期间秦国先后损失了几十万大军。

赵国为何突然间这么强悍了呢?

因为经过魏国信陵君窃兵符一事,赵国已经得到了魏国和楚国的支援。等于现在是三国的联军在攻打秦国。

秦昭襄王还是想让白起出征,白起不去,秦昭襄王就直接赐死了白起。

后来,宰相范雎也被排挤出了朝廷之外。

所以,这时候的秦朝,已经没有原来强大了,死伤无数的士兵,再加上武将失去白起,文臣失去范雎,让秦国暂时得到了重创。

反倒是得到魏国和楚国援助的赵国不可一世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