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笔,或许你知道苏轼、王安石、晏殊等他们都曾是宋朝的"明星",既是文人又是大官,好不得意;而你听到过什么关于军事、武术方面宋朝值得借鉴的事情吗?
宋朝不是没有名将,狄青、岳飞、韩世忠,什么叫生不逢时?他们就是了,赵匡胤立朝时确立的"以文治国",将宋朝与这些原本应在战场快意人生、精忠报国的将士们送向了万劫不复。宋朝究竟是采用了怎样的军事政策?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政策?本文将从军事方面阐述,宋朝是如何一步步灭亡的。
一.皇帝的疑心病
1.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文治国,重文轻武"
宋朝第一任皇帝赵匡胤你有什么印象?潜意识中应该是将他与朱元璋、李渊归为一类的,同样都是在一个政权的废墟上重新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王国。不是那些只会高谈阔论的政治家,而是真正经历战争,谋略与才华兼顾的政治家。
然而赵匡胤颇有一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味,他在五代十国的战争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创立宋朝,本应明白武将对一个王朝的重要性,但他退缩了,他选择"自保",或许这便是皇权的吸引力。
立朝之初,赵匡胤便确立了宋朝的发展路线—"以文治国,重文轻武。"
2.最"丧"的宋朝皇帝
在赵匡胤眼里,晚唐和五代十国出现的政变都是因为"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这种思想放在现代就是我们说的"太丧了",若古代便有这种文化,赵匡胤可能是中国皇帝发展丧文化的第一人。
丧的人看什么都抱着消极的态度去面对,赵匡胤的"丧"影响了宋朝历代皇帝,本以为会有个正能量皇帝挽救一下,没想到这一家子人丧到底。辽、金、西夏、元这么多不安分的政权虎视眈眈着,宋代皇帝在军事方面做了什么反应?
来吧,先打,打不过求和,我给你钱、给你珍宝,然后周而复始、周而复始。所以这种丧表现在军事上就是消极应对每一场与外部政权的战争。
3.光杆司令?
"我朝三百年来待士大夫不薄。"南宋覆灭之际,元军已围临安,谢太后在朝堂上说了这样一番话,她要求士大夫去救国,在这危机时刻连军队都没有,可想而知宋朝的军事管理制度多么差劲。军队连光杆司令都没有,需要文官上战场。
二.宋朝军事法令的失败之路
1. 说来说去,还是皇权最大
矫枉过正是什么意思?宋朝在军事制度上诠释了这个词。五代时,藩镇嚣张跋扈,军事将领常滥用私权为自己谋私利,罔顾法纪。到宋朝时,皇帝认识到了军权过大的弊端,为预防这种现象再次出现,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军事司法机构。
军事司法机构是干什么的?简单说就是将军事司法权和军事统帅权分离,也就是管军事法庭和上战场统帅的不是一个人。确实在某一程度上分散了军权,巩固了中央集权。
中央集权的权力一旦增大,皇权便凌驾于所有法律之上。所有法规在皇命面前不会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应。
2.老板不认识员工?
宋朝的军队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放到如今就像是你不认识你的班主任或者不认识自己的上司,听起来就很不可思议,但事实是宋朝的军队将领和士兵相互都不熟悉,"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造成这种情况的是赵匡胤立朝之初确立的"更戍法"。
赵匡胤本是后周军中最高统领,发动"陈桥事变"后夺取政权。因此他意识到了军中统领若权力过大甚至会改变一个朝代的未来,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他制定了更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