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之战:直接把元朝的统治,推向了覆亡的深渊

2020-09-21 20:56:04 作者: 两都之战:直

大都方面脱脱木儿先打败失剌所率军队,燕帖木儿率军越过居庸关,击退王禅军队。

9月份,燕帖木儿弟撒敦率前锋大败上都军队,擒驸马孛罗帖木儿等各卫将士不可胜计,将上都残部逐出古北口。

大都方面脱脱木儿被上都方面辽东军击败,通州失守,大都受到威胁,燕帖木儿与其子唐其势从古北口率师南救,击退辽东军。

10月份,上都方面攻破山西紫荆关,进逼大都南城。燕帖木儿率师防守,于卢沟桥边大败上都军队。

10月下旬,随着上都辽东军的再次大败,上都各路军队溃败,大都部分兵力趁虚围攻上都。倒剌沙等人被迫奉皇帝玉玺出降,天顺帝阿剌吉八不知所终。

随后,上都以左丞相倒剌沙为首的一系列大员被处死,子孙流放边远地区。其他上都官员免于治罪。

至此,两都之战宣告结束。

三、胜负自有因

1军备对比上,掌握中原富庶之地的大都明显优于置身草原经济区的上都。

当时元朝的统治重心已从草原转移到中原地区,大都方面得到中原行省河南、湖广,以及东南部江西等省的支持,物资供应和兵力补充极为充足。

这些行省除派兵增援大都外,还制造兵器、调戍兵前往京畿地区,直到战争结束前江浙军队还在源源不断开往北方。

上都地处北方大草原的南缘,与中原腹地相隔过于遥远,并且还处于草原经济向农耕经济转化阶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很难维持长期征战所需的物质供应。

虽然得到辽东、云南、四川、陕西等省的支持,但却鞭长莫及,与支持自己的行省因路途过远,调动和征发兵力困难,人力和物力补充效率极低。

2民心争取上,大都燕帖木儿集团力压上都倒剌沙集团。

起事后,大都方面燕帖木儿立即改组机构,采取措施安定人心,加强大都警备,又佯称周王、怀王军队已到京郊,安抚民心。派人迎接怀王图帖睦尔入都,推戴怀王为帝,号令天下。

同时,大力否定泰定帝及其继承者天顺帝的合法性,指责泰定帝参与谋杀元英宗,宣传文宗即位的正统性。

所以,尽管上都集团天顺帝是从上任皇帝手中接手政权,名分上本应具有一定优势,但却因其核心是倒剌沙为代表的色目集团,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3军心争夺上,大都对上都军进行分化瓦解。

上都随驾诸军多曾护卫过武宗、仁宗,元代实行屯田制,其家属多滞留于京畿屯田地区,对亲人的挂念造成上都军心不稳。

大都方面招揽随驾诸军,对来归者予以奖赏,委以重任。一部分军队在首领的带领下归附到大都方面,切实起到瓦解上都军心的作用。

4、统帅才能上,燕帖木儿的谋略和军事才能完胜上都各大将领。

燕帖木儿镇边多年,又在朝中担任军政要职,具有丰富的实际作战经验。大都起事后,立即调兵守御关要,制造兵器,犒劳军士。除了加强长城沿线防守外,还调集湖广、河南军队以防止陕西、四川方面进攻。

燕铁木儿作为军事统帅,运筹帷幄、身先士卒,亲领大军奔袭敌阵,屡屡重创上都军悍将。

上都方面却贪大求全,实行全面进攻,几路同时出击,实际没有统一指挥,犹如一盘散沙。虽然进攻顽强的陕西军队给大都方面造成相当威胁,但迟缓的行军速度,与上都军队的缺乏配合,造成未能形成前后夹攻之势。

各不统属的上都军力优势兵力被分散,失去速战速决的时机。最终给燕帖木儿亲统大军,来去如风,纵横四方,杀得上都军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