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这个事件的核心人物除了燕太子丹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人,就是太子丹的老师鞠武,此人是燕国公认最有智慧的人,出口不凡。
传说,鞠武也是个燕国王子的后代,后来为了躲避争夺王位的迫害,改姬姓为鞠姓。
这个人史记没有专门为其写传,他在荆轲刺秦中算是男三号,出场虽然不多,但他所说的话极其有智慧,又间接推荐了荆轲,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他被燕国公认为智慧的人。
多次证明,当一个人被公认有智慧,往往是不会错的。
这一点很奇怪,群众虽然文化不高,但识人却很准。
如果太子能采纳他的建议,虽然未必能成功,但燕国可以多存一些年,秦始皇统一时间也能往后推迟。
我一直都不认为统一是好事,多个国家竞争才能百花齐放。
在多国竞争的情况下,古代中国就不会过早放弃理科而专注文科了。
或许中国的科学就不会太落后。
只可惜太子太浮躁不成事,害人害己,最后落个被父亲杀死的悲惨结局。
在具体介绍这个人之前,必须得先简单提两句燕太子丹这个人。
一、燕太子丹
燕太子丹原名姬丹(听起来容易歧义),本文就延续通常称呼为太子丹。
太子丹立志要谋杀秦王,其实最大的原因是报私辱,而不是以国家命运为重。
小时候嬴政跟太子丹是好朋友,结果到十几岁,嬴政当了秦王,燕太子丹却被送到秦国当人质。
一别多年,再见当年的发小,却一个天一个地,秦王瞧不起太子丹,后来太子丹就偷跑回去了,从此发誓要刺杀秦王。
这是起因。
从这里也能看出一些他个人的性格,敏感,脆弱,残忍,浮躁。
这样的人当领导可以说是最差劲的领导。
脆弱和残忍结合起来就是最可怕的人类性格组合——因为脆弱所以容易受伤,因为残忍所以要加倍报复,这样的人很可怕。
再加上身居高位,更是灾难。
上面只说了脆弱,残忍的事后面很多。
二、金玉良言
太子丹想要找到报复秦国的办法,就去找他的老师,这人是燕国公认的大师,燕国的太子太傅鞠武,为了方便下文称老师。
老师一听太子丹要报复秦国,就回答道:“秦国土地遍天下,有险峻的要塞,土壤肥沃,又有陇蜀高山峻岭,函谷关要塞,兵多将广……你怎么能因为受到欺辱而怨恨,就要去触击秦王的逆鳞呢?”
太子听了就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老师回答说:请让我深入考虑这件事。
这段话有两点比较厉害,第一,说的是非常客观,秦国就是强大,连赵国都不敢跟秦国对抗,何况小小的燕国?
第二,他看出来,太子丹是因为受到个人屈辱,而想要报复秦国,不顾国家安危。
这一番话听起来就像长辈教育小孩的口吻,很亲切,苦口婆心。
后来,老师思考后,提出一个解决方案:
方案的主要内容就是:西面联合三晋,南面联合齐国、楚国,北边和匈奴单于交好,然后才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这几乎是当时唯一的保全的途径,小国生存艰难,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果是一个有抱负的人是可以忍辱负重,开始行动的。
但这个太子估计从小没受这么大委屈,心浮气躁地说:“老师的计划,花费时间太久了,我心烦意乱,恐怕连片刻也不能等待了。”
老师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弟子,只好叹气说:
“行动危险却想求平安,制造祸乱却想求幸福,计谋浅薄而结怨很深,为了一个心朋友而不顾国家危害,这就叫资助怨恨和灾祸了。
把鸿毛放在燃烧的炭炉上,当然很快就烧光了。
何况是雕鸷一样凶猛的秦国,对燕国发泄仇恨残暴的怒气,难道用得着说吗!燕国有位田光先生,他这个人智谋深邃而勇敢沉着,可以和他商量。”
老师这段话有二层意思。
第一,就是人的行为和心常常背离,南辕北辙,知行不一。
这是非常智慧的言论,你用危险的行动来求平安,制造祸乱求幸福,怎么可能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