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抓诸葛诞几百名亲信,每斩一个劝降下一个,斩完后无人投降

2020-09-21 23:20:21 作者: 司马昭抓诸葛

战争代表着权利的兴替和更迭,那些血腥场面的背后背后更蕴含了无数家庭的伤痛,每每提及战争,中华人民就会眉头紧皱。

然而,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伤痛,它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曾经在战争中发生了这样一幕悲壮的画面:几百俘虏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便招降下一人,可即便如此,斩完依旧无一人投降。

一:权力的角逐

诸葛诞和大名鼎鼎的军事天才诸葛亮出生于同一个家族,待诸葛诞成年时,三国已经形成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诸葛诞没有和诸葛亮一样来到蜀国任职,相反地,他来到了魏国任职。

249年,随着"高平陵之变"的发生,魏国的权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司马懿掌握了主要的军事大权。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司马懿掌权后,和他有着亲家关系的诸葛诞便得到了提携,251年,司马懿把诸葛诞封为了镇东将军,他希望诸葛诞能为了守护好自己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一向知恩图报的诸葛诞自然懂得司马懿的意图。

他在镇压群臣反抗的战斗中表现的十分出色,正是因此,司马懿也一直十分重视诸葛诞。

权力是无尽的,可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司马懿死后,司马师顺理成章的走上了权力的巅峰,为了树立帝王的威严,一向心狠手辣的司马师杀掉了很多的曹魏大臣,司马师的这个行为一下子就激起了大臣的反抗。

255年,毌丘俭集结了大量的军队来讨伐司马师,面对这危急的形势,司马师派出了富有军事才能的诸葛诞前去抵抗。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诸葛诞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随着胜利的消息传来,诸葛诞的官途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被任命为了征东将军。

二:悲壮的情景

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前,诸葛诞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司马家族身上,他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名臣,也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忠臣。可随着司马昭的继位,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司马昭比司马师更加残酷冷血,他的眼里永远闪烁着怀疑的目光,在司马昭看来,每一个拥有兵权的大臣都会成为自己的威胁,为了稳固政权,司马昭对曹魏大臣展开了新一轮的杀戮。

看着昔日的伙伴一个个都离开了人世,诸葛诞的心中悲愤不已,他知道这把承载了权利的屠刀终有一日会落到自己的头上,为了谋取一线生机,诸葛诞便开始养兵蓄锐。

257年,诸葛诞被迫走上了谋反的道路,他带着十几万士兵坚守寿春城,诸葛诞起兵造反的消息传来后,司马昭立刻带领了26万精兵前去击抗,在周旋了一年后,司马昭顺利的攻破了寿春城。

自城门打开的那一刻,诸葛诞的所有希望都变成了灰烬,他不得不仓皇而逃,然而作为战争主角的他怎么能够随随便便就消失呢?最终,诸葛诞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敌军杀害了。

诸葛诞死了,这场战争却没有结束,司马昭把诸葛诞的几百名亲信都抓了起来,他下令让这些俘虏排成一列,每斩杀一个俘虏便会劝降下一个人,问他愿不愿意投降,让司马昭没想到的是:斩完后无一人投降。

这些战俘个个面如土色,他们不惧生死,只怕失了骨气。这几百个俘虏用行动留着下了这段悲壮的历史。正如诗中所云:""忠臣矢志不偷生,诸葛公休帐下兵,《薤露》歌声应未断,遗踪直欲继田横!"。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