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怀壮志一统国土,含悲愤夙愿未酬

2020-09-21 23:20:43 作者: 爱国诗人陆游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擢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就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直到此时,尽管陆游自身已是年老体衰,世事变迁,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爱国、渴望祖国早日收复失地的心。

临终示儿表遗愿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北伐之事迎来转机,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此消息喜出望外,时刻关注战况。宋军这次出征准备十分充分,战局刚开始打响便十分顺利,先后收复泗州、华州等地。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韩侂胄竟然用人失察,吴曦等人里通金朝,对于将领命令充耳不闻,意图形成割据的局面。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其发兵,吴曦却始终没有任何动向。

不久后,位于西线的吴曦叛变,东线的丘崈主张议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无援之中局势瞬间紧张起来。直到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韩侂胄被其斩杀,史弥远派遣使者携韩侂胄的头颅前往金国,最终签订下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

陆游的北伐梦再次破裂,而年老体衰的他也再承受不住打击,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秋,陆游已于病榻前卧床不起。十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弥留之际,陆游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后世评价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尽管遭受重重磨难,愿景不断破灭,但爱国之情至死不变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渴望看到祖国收复失地;朝廷清明有为;百姓安居乐业……他用一生践行:“位卑未敢忘国忧”。

钱钟书曾说:"①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的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②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套板。"

周总理更是说“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

参考资料:《宋史》、钱大昕《陆放翁先生年谱》、《渭南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