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野趣美词2首:桂子飘香八月秋,犹及家山一半秋

2020-09-23 16:53:21 作者: 仲秋野趣美词

仲秋八月野游宋词两首:人间八月桂花秋,万里凉风月满楼

仲秋在古代是指秋天的第2个月,是指的农历八月。虽然仲秋与中秋通用,但是长期以来的语言流变,仲秋是指月份,中秋则是指节日。

古代农历八月,如果不逢闰月,会有秋分和寒露两个节气,此时是古代秋季的第二个月,太阳逐渐南行,渐次跨过赤道,是一年中最凉爽宜人的时期,温度在20度左右。虽然天气转凉,但雨水减少,天空明净,空气清新,大部分植物进入成熟期,叶落果熟,视野开阔,温度宜人,最适合做旅游和运动,开阔视野和心胸。

其实旅游未必舍近求远,尤其秋天,略出野外,即是宜人风物。来看看宋人野游的明况风味。

“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芦苇已凋荷已败,风飕。桂子飘香八月头。

归计这回酬,犹及家山一半秋。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有底欢娱有底愁。”南宋吴潜《南乡子·野思浩难收》

因为宋词一直为婉约派所主导,在宋词中看到如此开阔明丽的气息非常难得。

“野思浩难收,坐看渔舟度远洲。“

这是一次舒心的放飞自己的野游,正是因为秋高气爽,游思浩然,所以僱了船,特地到野外去乘兴游水。坐在渔船上,去领略无垠水天秋色。

那么这一句起得非常有兴致和气质。他让人想起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开头: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

郁达夫和吴潜都是胸中有壮气游思的人,他们是有备而来,是为了特意去感受秋,与心中的气息相应和。所以起句浩然有气息,有感情,有思慕有情怀,甚至回肠荡气。

”芦苇已凋荷已败,风飕。桂子飘香入月头。”

这是写的仲秋的水景,人在船上,看到的是芦苇花残,荷叶秋破,还有阵阵西风,那水上的风比岸上更凉爽,或者带着寒意吧。

很多人容易从芦苇和残荷上读到秋悲,但是放在这里衬托水天浩然,秋色开阔。

正当略觉得寒冷时,引出了桂花。正是这种微寒,凝练出桂花香气的馥郁,向上,在船上水边,忽然闻到桂花香气,而且不是一丝,是弥漫的浩大的。桂花树四季常青,且八月盛花,有天香美誉。

那么在这开阔的水岸,万木萧条之中,桂花以独特的绿色和芬芳,提醒着游人,秋天不止是萧瑟的,秋天还是成熟的,如桂花美酒,如桂树之青。

这桂子飘香的八月啊!

“归计这回酬,犹及家山一半秋。“

你看第一句时,以为他回到了家乡,心满意足,但第二句,分明回转过来。这是在他乡,看到了故乡类似的景色。

吴潜的家乡在浙江德清,江南之秋,烟水开阔。但是他长年四处做官,又值逢南宋之晚,官至左丞相,宦海浮沉,家国多事,所以他22岁之后的宦海生涯,很少有机会回家。

但思乡之情,往往人生磨难之际分外恳切。然而丈夫立世,又有家国责任,故乡在心里在愿望里,却回不去,看到类似家乡的景色,如何不亲切不欢喜。

然而到底不是家乡,所以说只有家乡一半秋色。

这句诗很有感情和技巧,在感情的充沛下,技巧显得没有痕迹,满足和未满都有,有着沧桑人生的历练底色。

”虽则家山元是客,浮休。有底欢娱有底愁?”

一个人将思乡写的如此辗转且大气,是人生的无奈。

虽然我回到家乡,现在也是如客一样,浮生已经如此,一方面说自己应该有四海为家的气量,一方面又说,到底还是会想家。

吴潜是想家了,且想得深沉而含蓄。作为南宋的高官和名臣,他的担待和气量很少有人比肩,但是作为一个在外宦海浮沉的人,越是苦难凶险,越会靠近童年和少年的人和事,做永恒的安慰。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