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地区发现的历史年代最完整的遗迹之一,年代跨度达到6000年。明天,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将开门迎客,作为整个广富林文化遗址内最为重量级的展馆,159组精挑细选的文物珍品重回广富林,历经三次考古发掘,这个文化遗迹到底藏着什么宝贝?先去一睹为快。
历时八年筹建,由3个错落有致的“陶罐”组成的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明天终于要与公众见面。与广富林结缘21年的陈杰,难掩激动,“最右侧的这个是我,这是我们2013年发掘的时候照片,因为遗存非常丰富,所以我们是一米一米见方的小方格进行局部发掘。”
1958年,松江当地村民开河时偶然发现了广富林古文化遗址,三轮考古发掘自此开启。
陈杰介绍:“1999年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一类遗存是我们在长江三角洲中没有辨识出来的遗存,这个遗存就是我们叫做广富林文化,对于我们研究人员来讲它是一个宝库。”
这个"宝库",意义重大,意味着长江下游地区距今4100年左右一支新的考古学文化被发现,填补了该地区历史年代的缺环和文化发展的空白。这段历史,观众可以从这两个陶鼎去感受一下。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副主任黄翔介绍:“良渚文化的陶鼎鼎足有两类,一类是以翅形足为代表的陶鼎,另外一类是T形足,但是到广富林文化时期就出现了这一类以侧装三角形为特征的陶鼎,这个其实可以说是我们最简单地区分良渚文化跟广富林文化的特征。”
另一件代表性的“宝贝”,是这件鹿钺纹陶尊,极简的线条勾勒出的鹿,活灵活现,仿佛正躲避猎人的追赶,“应该是广富林博物馆里最最重要的一件展品,这种纹饰组合其实在良渚文化当中是第一次发现,这个对我们研究当时良渚文化的生活状态其实是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的画面。”
为了将考古成果更好的展示,整个布展过程颇费心思。场馆内最大的一件展品:第12号房屋遗迹,因其体量较大、结构清晰、保存完整,是上海乃至江南地区都比较罕见的史前建筑遗迹。馆方运用了全国首创的土体加固、分块切割、装箱吊运的技术,历时整整半年的时间,让它完好的落户展厅,这也成为国内土遗址整体搬迁保护的第一例。
广富林事业部项目经理何金刚告诉记者,当时搬迁方案就做了26页,花了半年的时间,“这个方案细到每块土从搬迁、切割到现场拼装,每块土都有它独特的方案。”
3000平米的展示空间里,分设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从几千件出土文物中精挑细选的159组珍品,等待着明天观众们来近距离的感受。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负责人王亮介绍:“您看同个展柜里面的文物形态都是不一样的,组合展示就是让文物的多样性放在一起,让观众不会在参观过程中产生视觉疲劳。”
参观完后,爱好者们还能在文创商店,把这些出土的文物珍品以另一种方式带回家赏玩。
广富林文创店店长徐晶:“灵感来自于出土的广富林时期的三足陶罐形状,用来日常喝水或者家里泡茶的时候当公道杯都是可以的。”
开馆后,广富林遗址的文物修复和文化研究还将继续。一系列重要发现证明,先民在广富林遗址的生活从未中断,上海六千多年历史里的点滴故事,正在渐渐揭开神秘面纱。
“来这里面去寻找我们先民的这样一个文化,来引发自己我们对本土的热爱,其实这也是我们考古的发掘或者考古研究的意义所在。”
“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开馆以后,我们希望广大市民游客到广富林来,不仅能休闲放松,也能加深对城市根脉历史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