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户纸糊在外,姑娘叼着旱烟袋,大缸小缸腌酸菜,养活孩子吊起来,冬天剥豆讲鬼怪,反穿皮袄毛在外,草皮房子篱笆寨,狗头帽子头上戴。”
人们常说“大众的才是经典的”,尤其是各个地区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坊间民俗,这些平易近人的文化才真正构成一个国家和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我国,因为地域不同且气候环境不同,逐步衍生出的民俗文化也很是不同。
如开篇所提到的,如若不是亲身经历,很多没有去过东北的人们都无法想象真正充满民俗色彩的东北民众日常生活,而就在这片四季分明的黑土地上,东北民俗显得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民俗很是格格不入,相对于江南水乡民俗更为粗犷,相对于草原游牧民俗更为细腻,独树一帜才得以形成独特的东北民俗艺术。
这些年,随着南北方文化的逐步交融,东北民俗的轮廓也开始逐渐模糊,即便如此,大多数东北人还是向往着在黑土地之上属于自己的生活、味道、语言以及那一片热忱。
一、得天独厚自然环境决定独一无二的物质民俗
很多人只知道东北号称大粮仓,其实,黑土地上蕴藏的天然财富还真的不只是粮食那样简单,要说很多地区的自然环境根本无法满足当地人“靠天吃天、靠山吃山”,可在东北的黑土地上,人们完全可以依靠自然资源谋生,由此,各种物质民俗也就应运而生了。
繁茂的森林形成了东北特有的伐木民俗,而且,很早的时候,伐木在东北就已经开始盛行,从鸭绿江西岸开始逐渐延伸到图们江、松花江、大小兴安岭。历史中,采伐木排的人被称作木帮,通过山场子和水场子的合作,深山中的参天大树会被逐渐运送出山,成为中国最为珍贵的木材。
而黑土地上还有一种植物就好比精灵一般存在,而采集这种植物的一群人也逐渐衍生出了特殊的文化,叫做“放山”,这种植物就是人参。在“放山”的过程中讲究颇多,甚至,一群采参人“放山”会有一位带头人,这位带头人要有着相当敏锐的方向感,寻找人参的过程中更是有着不能随便说话等等一系列禁忌,这些通通组成了东北独特的挖参民俗。
最能彰显东北是一块财富宝地的还要说当年的东北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黄金产地,黑土地孕育了无尽的自然财富,可土地深处居然还有着更多金矿的存在。从清朝起,东北就一直兴起着淘金热,而在淘金过程中也只有行家才能真正找到金矿,虽然现代的东北已经不再有曾经的金矿出现,可淘金民俗却还是被东北人津津乐道。
“民以食为天”,东北的粮食对于东北人的意义同样是非凡的,物质民俗中,最为贴近东北人日常的还要属抗霜民俗,常常令人措手不及的很容易毁掉即将成熟的农作物,所以,曾经的东北人会在凌晨之时等待“霜头”来袭,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玉米垛,这一民俗同样彰显了东北民众长期养成的生产智慧。
霜期
二、最火热的社会、精神民俗,温暖且深入人心
南北方的交流越发频繁之时,东北人豪爽的真性情也震撼了很多外地人,而整个东北人营造的社会氛围就是在这种真性情中打造出来的,或许是因为东北常常会有半年的时间是天寒地冻,所以,对抗寒冷最好的方式当然是火热的社会、精神民俗。
要说东北人的节日氛围一定是全国最热闹的,而且,东北人至今也都是十分注重节日民俗的群体,尤其是象征吉祥、喜庆的春节、小年、中秋,家家户户礼尚往来一起凑热闹的场景着实温暖人心。而对于世人都看重的生死大事,东北民俗营造的氛围也突显在一个“闹”字,无论是众人一起庆贺新人喜结连理还是一起送亡者最后一程,诸多礼节不可免,人们对于各种环节的重视都在彰显着对于美好日子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