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将马超描述成“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的英俊少年。因为他喜欢穿白,所以江湖人称“锦马超”。马超少年时期就追随父亲东征西讨,能征惯战的名声远播中外。后来马超父亲马腾与刘备结盟奉献帝诏讨贼,被曹操满门抄斩。马超为报杀父之仇数次起兵反曹。在小说中,马超是个集国恨家仇于一身的大义凛然形象。
然而,真正的马超却是个无君无父的豺狼,有勇无谋的野心家。算不上好人,更与大义凛然没有一丝的干系。说起马超,必须讲他的父亲马腾与韩遂讲起。
马腾,字寿成,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因为军功,从一介百姓至征西、征东将军,长驻陇右。韩遂、字文约,西凉北宫伯玉造反时候,韩遂与边章卷入其中。众至十余万,东汉朝廷数次征讨,也无法平灭这只反叛力量。不得不改用安抚的手段,饵以官爵加以笼络。后来,马腾与韩遂结为异姓兄弟,不久又因部下之间的相互攻伐而反目成仇。双方争斗不已,最终由汉司隶校尉钟繇出现调停,二人这才罢斗。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争雄之际,先是派出手下卫凯、钟繇二人坐镇关中,争取了马腾、韩遂等西凉诸将的中立。袁绍外甥高干、大将郭援突袭长安。钟繇督示马腾,马腾派马超率精兵万余人配合钟繇作战。西凉军战斗力惊人,不但击败高干与匈奴单于联军,马超大将庞德更是阵斩郭援。曹操征荆州之时,马腾镇守关中。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徵马腾入京宿卫(实则是将马腾扣为人质,这是汉廷旧制)。马腾应诏入朝,曹操立即表其为卫尉,马超的弟弟马休和马铁分别封为奉车都尉和骑都尉。移马腾父子邺郡居住,同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由他单独留在关中统领马腾部众。韩遂人虽然没有入京,却也派遣了儿子入京为质。
建安十五(210)年十二月,周瑜向孙权献策,自己与孙瑜二人“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将军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然后自己回师与孙权“据襄阳以蹙操”。虽然计谋因为周瑜的死而胎死腹中,但曹操对此提议却不能不有所震动。如果想要继续对南用兵,曹操必须着手解除后顾之忧。曹操的征伐目标本是马超与韩遂,但二人皆是朝廷命官,没有丝毫反叛迹象,如果贸然讨伐,师出无名只怕会激起轩然大波。一番思索之后,受到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外托讨张鲁,内以胁取质任”的启发,曹操决定运用“伐虢取虞”之计逼反马超、韩遂二人。
建安十六年(211)三月,曹操派遣司隶校尉钟繇讨张鲁,使征西护军夏侯渊等率军出河东,与钟繇会师共同进讨。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关中诸将果然怀疑曹操伐已,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皆反,其众十万,屯据潼关。得知马超、韩遂等人反叛的消息,曹操在安排好朝政及南面防务之后,不顾五十七的高龄,不辞鞍马劳顿,再次驰骋疆场,亲自率军出征。
在吸取了赤壁战败的教训之后,曹操扬长避短、巧施离间之计,抓住马超、韩遂二人互相猜忌,军心不稳的良机,“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冬十月,曹操“自长安北征杨秋,围安定。秋降,复其爵位,使留抚其民人。”关中平定,曹操留夏侯渊屯长安,自己返回邺城。
马超置身在邺郡的父亲与兄弟几人安危于不顾,悍然起兵造反。这一举动的直接后果,邺郡的马腾父子及马氏一门百余口被尽数下狱。为了增加造反成功率,马超拉拢前辈高人韩遂与他一同造反,为了坚定韩遂的造反决心,怂恿道:“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等到战事不利,马超“遣信求割河以西以和”。曹操岂能答应,率手下“进军渡渭”。马超前来挑战,曹操据险坚守、高挂免战牌。进退失据的马超“固请割地,求送任子”。一个不在乎父亲死活的人,又岂能在意儿子的生死。曹操岂能容许马超在关中割据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