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艺的桎梏
这个不作主要原因讲解,其实也只是古罗马前期的时候,对短剑的长度有限制影响。在罗马早期,罗马军团的兵器大多还是采用青铜制作,虽然铁制兵器已经出现,但尚未成为主流。以铜为材料的武器,虽然在杀伤力上并不亚于铁器,但这时的罗马所进行的青铜冶炼还极为初级,最常用的冶炼方式还是将铜和锡进行熔炼,制作合金。
以这种方式制作的青铜剑,在保证自身的锋锐程度的前提下,整体的长度最多只能维持在55厘米左右。一旦超过这样的长度,无论怎样调整铜和锡的比例,都无法达到理想的使用需求,不是易碎就是易弯折,这也是为什么这一阶段出现的武器多以短剑为主的原因。
当然,在之后的几百年间,罗马的冶炼技术也有了提升和进步,青铜剑的长度已经不是问题了,但是由于罗马方阵已经以短剑、盾牌形成了成熟的战术配置,而且,在战场上这种搭配也是屡试不爽,可谓一时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在这种面对面刚、性命攸关的情况下,试想谁会放弃胜券在握的兵器,而去尝试可能会人头不保的其它兵器呢?
结语
在古兵器时代,特别是冷兵器时代,一个国家的主力兵器的成因,皆是多方因素的整体促成,更是体现一国战力之强弱的关键要素之一。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
从弱小走向强大,也并非偶然,罗马刚建国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国,甚至于我们今日探究的短剑也并非罗马人发明,而是从西班牙引入,但是并没有阻挡它被重用的命运,正是罗马人愿意向他国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所不足,一切可以强大自身的,他们都愿意去学习和接受,通过对敌方战术的研究,正视自身的优劣势,制以御敌攻敌之法,短剑之于罗马,就好比千里马之于伯乐。
参考文献:
《全球通史》
《罗马历史的源流》
《凯撒大帝》
《欧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