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对于作战兵器有一句俗话: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其大概意思就是讲兵器在长度上越长越占有优势,兵器越短小也就越危险,优势越小,但是罗马短剑在战场上的表现却实实在在打脸这句话,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罗马短剑参与的战争,虽不能说完全归功于短剑,但其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前264年-前146年罗马与和迦太基之间为争夺地中海沿岸归属权发生了三次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最终罗马三胜迦太基,并将迦太基纳为罗马的一个行省——阿非利加行省。
前215年-前148年发动四次马其顿战争,最终罗马征服了马其顿并控制了整个希腊。靠着罗马军团所向霹雳的战斗力,南征北战,最终建成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
后来崛起的凯撒大帝也是手持短剑,对高卢发起八次远征,战争的结果是高卢战败,被纳入了罗马共和国的版图。
这期间,罗马步兵一直都是左手大盾,右手短剑,一路所向披靡。
为何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短兵器,在古罗马士兵手里却如此好用,游刃有余,宛如开挂?
其实,这也是古罗马人民的智慧与作战方略,是不可复制的成功。
治敌所需
在古罗马早期的主要敌人就是西边的蛮族和东边的希腊。蛮族来自高山、密林,一身肌肉,高大魁梧,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战场就是见面就刚,相比之下,处于沐浴在拉丁、希腊文明光辉下的罗马人,在体格和武力值上并没有任何优势。可以说,在面对蛮族士兵的时候,一对一的状态下,罗马步兵其实毫无胜算可言。
但是也不能认怂啊不是,强身健体不是立即就能提高的事情,但是改变和提高战术,却可以立竿见影。而希腊的士兵阵型,是真的呆,也是真的以人头压制,其阵法是,身披重装铠甲的步兵,以前后排成六至八列,手持六英尺长的刺矛,并且用木质盾牌互相交叠形成一道道坚壁的阵法,这种阵列的功用其实防大于攻,很难实现随机应变。
而古罗马的步兵一般都是一个阵列排成三行,相邻两人之间的间隔相当于盾牌的宽度,有效抵御了敌军的长矛进攻,但是这样的密集方阵,单兵在作战中的行动空间却受到限制,因此短剑的配置更加适合,在狭小的近身作战空间里,短剑就发挥了其自身的物理优势。而且这种阵型的随机应变性很高,作战灵活,还可以从侧面攻击敌方,侧面讲,也减少了误伤战友的几率。可以说短剑的配给,其实就是为了针对敌方战术的需求,避自身之不足的一个战术谋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在古罗马时期,医疗条件有限,砍伤这种皮肉之伤还算可以治愈的,只要没有砍伤到内脏和大动脉,治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是如果心脏被刺一刀,那就真的救不了,因此,刺伤的治愈性低于砍伤。
而罗马短剑的主要功用就是以刺为主,对准敌人的要害,例如肝脏、大动脉等,很多人会说都有铠甲保护的,但是这种保护在远攻时的确是有效防御,但是短剑是近战兵器,再加上大盾牌的配合抵御敌方攻势的同时,也会促使敌军暴露死角,此时只要一剑下去刺中要害,就人头到手,而长剑的砍杀能力,除非一剑砍中脖子大动脉,不然就需要补刀,而在补刀的过程中,长剑挥动的弧线就比短剑的直刺要长,还没补刀呢,就被短剑一招致命了。
长剑的攻防范围虽大,但灵敏性却逊于短剑,近战时应对敌方攻势的能力也弱于短剑。而且,砍需要更大的力量消耗,而刺只是一种机械式的前后运动。长剑收割两个人头就手酸的你,可能连刺五个人还觉得不过瘾啊。因此不管是其杀伤力还是短距之间的应对能力灵敏性,都决定了其不可替代的战术需求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