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节徇河北,刘秀争取到了刷河北副本的机会

2020-09-29 09:38:59 作者: 持节徇河北,

从刘縯被杀到更始军进入洛阳,刘秀大概想明白了一个问题:谁是他的朋友,谁是他的敌人,谁是可以团结的对象。

南阳豪族,甚至天下豪族都可以是他的朋友;王莽无疑是他的敌人;农民领袖虽然谋杀了他的哥哥刘縯,但农民军却是他可以团结的对象。

那么,对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对商人地主、士人豪族,他要充分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

对天下公敌王莽,他不必亲自下手,更始政权、赤眉军、关中义军必定要清算王莽势力。

对农民军,则能分化瓦解的分化瓦解,能吸纳为自己所用的就吸纳。

拿起锄头,本质工作是种田的农民就是粮食生产机器;拿起刀剑,从事重体力劳动锻炼了强健体魄、坚韧意志的农民就是帮自己扫平中国的战争机器。

少数顽固不化的,坚决剿灭之,这样就可以充分保证控制区的安定。

在天下无处不打仗的年代,谁能开辟出一片安定的统治区,谁就能吸引人口、人才。

有人、有地,就有粮、有枪,有粮、有枪就有了一切。

更始帝刘玄在昆阳大捷之后四个月,也就是公元23年10月,进入洛阳。

刘玄当时打算定都洛阳,就任命刘秀为司隶校尉,让他负责整修宫室及各办公衙门。

当时的农民军,大多数人都土里土气的,穿着抢来的衣服,不管合不合身,只管颜色亮丽与否,以至于许多人戴着平民的头巾,穿着贵族妇女的衣服,不伦不类。

这可让迎接更始帝定都长安的关中绅士、地主、乡贤笑掉了大牙。

刘秀呢?他已经量才施用,配齐了司隶校尉的属官,定制了正规的汉家官吏制服,开始正常办公了。

这是一次非常漂亮的营销。

刘秀及其官属,与其他农民军形成了强烈反差。不动声色地向豪强、地主、士大夫阶级传递出了“我们不一样”的信息。

三辅派来迎龙的官吏中,年老的,看到刘秀及其官属的形象,不自觉流泪感叹:“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汉官的威仪!”

汉成帝、汉哀帝的世道坏,王莽的世道更坏,农民起义遍地烽火的世道坏道了极致。

在这种情况下,在成帝、哀帝时期可以优哉游哉地剥削农民的食利阶层会愈发怀念汉帝国的秩序。

当刘秀在洛阳,以汉家官吏的形象示人时,他就替代王莽成为新的偶像,人们开始把重建秩序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同时,刘秀也看到了更始政权难以成事。

他从刘縯之死中吸取到了一个重要教训,那就是:

当平台已经变坏,不要试图去改造平台,积重难返,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

但是,可以跳出原来的平台,重建一个新的平台。

现在有一个机会,有童谣说“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更始政权跟赤眉刚刚闹翻了。

更始帝刘玄进入洛阳后,派使者去招降樊崇。

樊崇的赤眉军听说有了新皇帝,说起来也是推翻王莽的共同战友,就带着二十多个将帅来投奔刘玄,刘玄把他们都封为列侯。

但所谓的列侯仅仅是个名头,封邑迟迟没有确定下来,也没有给樊崇们安排个一官半职。

如果仅仅是樊崇几十个人,可能也就忍了。

他们手下还有三十多万赤眉大军,组织松散,缺吃少穿,嗷嗷待哺。

很快就有人不满意更始帝刘玄的安置,相继有士兵逃跑,自寻活路。

樊崇这边一琢磨,没得到封邑关系不大,只要有兵,自己占地盘自己封侯呗!

而人心散了,队伍带不起来,就没有了议价筹码,就很致命。

于是,樊崇和二十多个赤眉将领就悄悄地逃回自己的营地,自然也就与更始政权决裂了。

王莽刚刚灭亡,绿林、赤眉两大起义军就准备拔刀相向了。

那么,童谣里的“谐不谐”,答案很明显,和谐不了了。

跟赤眉没谈拢,就不能再丢掉河北,当绿林与赤眉成为两大对立阵营后,态势颇像秦末汉初刘项相争。

更始为代表的绿林占据关中,以洛阳为前线;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占据东方,随时准备入关消灭更始政权。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