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中国人史纲》:不为帝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

2020-10-02 18:31:45 作者: 柏杨《中国人

中国历史为何循环往复地充满了血腥和欺诈,到底该由谁来负责?---柏扬

作家柏杨,一生著述颇丰,小说、杂文、散文、史学等各类雄篇美文共计2000余万字,由于他横跨人文领域太多,以至于人们感到对其无法归类。有人因其在84岁高龄出版《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一书,封他为中国尊严之师,进而称他为民族的教育工作者。

事实上,柏杨所有的写作,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批判和分析中华民族成长历程中的问题和症结,弘扬美德和成就,提出建议和意见。

他的《中国人史纲》就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史学著作,这本书没有惯性走以帝王为中心的老路,而是他为天下百姓所写,为苍生所作的礼赞。

柏杨

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青年学在东北,29岁时随恩师到台湾。辗转各处任职谋生。

20世纪60年代的台湾尚未“解严”,1968年,他担任《中华日报》连载的美国漫画《大力水军》的翻译工作,因为翻译用词原因被国民党当局以“共产党间谍”的罪名投入监狱,从此遭受近十年的无妄之灾,被称为“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在1968 年至 1977 年成为阶下囚的时间里,他潜心治史,先后写成三部历史类著作,其中就包括《中国人史纲》一书。

柏杨研究历史不像历来的史学家那样,是为补帝王之道的缺失,重新振兴封建礼乐。他只是以真挚的笔触来为平民写书。

柏杨

《中国人史纲》这部书的各个部分都是如此平凡,却又极不平常,书后没有高深冗长的中外参考文献目录,书中大多注释涉及的都是较少出现或不易认读字的注音,而不是引文出处。

在书中,无论号称真龙天子的皇帝还是百姓,他都一律对待,直呼其名,他称康熙皇帝为玄烨,雍正帝为胤禛,就如称呼一个邻家兄弟一样。

《中国人史纲》一书再一次论证了柏杨的“酱缸文化”说。

书中客观的分析、评价和肯定了中国传统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的许多创造与辉煌。表明柏杨并不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他认为中国文化悠久而光辉,像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汉时起由灿烂趋于平静,宋朝理学兴起时开始沉淀,到明代终于淤塞成为一个酱缸。

之所以是在明王朝中国文化淤塞成为“酱缸”,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启用了文字狱和八股文两大控制工具。文字狱是外在的刑罚威吓,八股文是内在的仕途引诱。读书人一旦进入官场,人性尊严被封建规则严重歪曲,开始与民间进入对立状态,是他认为的“酱缸文化”的特征之一。

柏杨大力批判“酱缸文化”,其根本的愿景是,希望中国人能活得有尊严,真正挣得做人的地位。

《中国人史纲》

《中国人史纲》的写作,是按照时间脉络铺展开来,开篇是远古的时代神话、传说,接着记叙半信史时代,最后浓墨重笔细描公元前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年的历史。

“信史时代”以百年为一章,在每章都以“东西方世界”结尾,柏杨将中国放在世界的大脉络中研究论述。他以开阔的视野,进一步开阔读者的视野。使读者对中外历史的对比更加直观,清晰知道什么时候、哪些方面中华文化灿烂于世,什么时候、哪些方面不如外国和外国人。

《中国人史纲》涵盖极广,对中国重要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成就都有极为精彩的叙述和评论,但重点还是政治史。

这部史纲的定语是中国人,显然重心是人,那些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的人是他如椽大笔针对的重点。他在描述这些人的事迹时,折射出国家、朝代兴亡的缘由;以及各类制度、政策对百姓生活的种种影响。

秦始皇

柏杨描写各类帝王君主时,重点考察了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不久即出现政权更迭、王朝更替的朝代。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