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女子都戴旗头?假的!你这是被古装剧给忽悠了!

2020-10-06 11:19:00 作者: 清朝皇室女子

看电视剧学历史,可能没有比这更傻的行为了。电视剧本来就是现代人编的,于历史而言就是胡说八道。主角怎么强大怎么来,情节怎么离奇怎么演。当然,演义总比正史好看,也怨不得编剧大刀阔斧地编故事。但是有人说,近期的清宫戏制作那么大,服装布景这些又找了很多清代的文史学家做顾问,看电视剧了解古代的服装总没错吧?那也要分什么电视剧。

不得不说近期的清宫戏《延禧攻略》算得上好学生,对清朝的服饰和配饰的使用佩戴真的研究过。比如一耳三钳,确实是满族妇女的着装习惯。但是前些年大火的《甄嬛传》就要点名了。大家对比《甄嬛传》和《延禧攻略》可以发现,里面女子着装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脑袋上的东西不一样。相比之下,《甄嬛传》里女子头上繁花似锦,而《延禧攻略》的女子头上就略显寒酸,肃静多了。哪个是对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清代满族女性发型的发展变化吧。

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女子亦如是。与汉族女子不同,满族的女子大多会骑射,所以她们的头发也趋向于简洁便利,不会梳汉族女子那些繁复的发髻。什么飞天髻灵蛇髻的,一上马跑上两圈,都给你晃散了。入关前,满族女子多半是把头发编成辫子盘起来就完了。未婚女性一般梳双髻,左右两边各梳一个辫子,编起来盘好。而已婚妇女就是单髻,将头发束与头顶,编成一个大粗辫,盘起来。这样又方便又简单,晚上还可以枕辫而眠。

入关后,满族女子的发饰也受到了汉族的影响,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其中主要的几种发式有“软翅头”、“两把头”、“一字头”、“架子头”、“大拉翅 ”、“燕尾”、“高粱头”等等,其间名称不同,形式稍异。

比如二把头,我们在《延禧攻略》里可以看到,魏璎珞梳的那个电话听筒一样的发型,就是二把头。这种发型先把头发全部束成马尾辫,然后用一只长得扁的发簪作为基座,把头发均匀的分为两缕,绕着基座左右缠绕。这两缕头发缠绕到头上变成横向的发髻以后,再用另一根簪子横着插进去固定。脑袋后面剩余的头发,就梳成燕尾形状的扁发髻,紧贴着脖子,简洁美观。

这时候的二把头,都是真发梳成的。在清朝初期,二把头还多半是输在脑后,整体上也比较小而且很扁,要方便躺卧。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把头梳的位置越来越往上,逐渐向头顶移动。而且这时候的二把头,位置高了,不再受躺卧的限制,也为了美观好看,二把头越来越大,上面的装饰也越来越华丽了。

大家可以看出,这个二把头,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常见的“旗头”的雏形。旗头,是在晚清时期才出现的。严格来说,是慈禧太后发明的一种把二把头加大加高的发型。又称为大拉翅。这时候的旗头,开始在盘发的时候用假发了,旗头也越来越大。等发展到上面又戴流苏又戴花的时候,清朝基本上已经亡了。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旗头再大再华丽,那也是常服搭配的。清朝的典礼,后妃是要戴朝冠的,而喜庆的节日可以简约一点,但是也要戴钿子。看《甄嬛传》,熹妃娘娘在宫里日常戴钿子,跟皇帝行册封礼却戴旗头,真是很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