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系军阀中,大家所熟悉的大多是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过,对于本来位列桂系三巨头第二位的黄绍竑,却鲜有了解。这一切只缘于在后期的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拥有军队的李宗仁和白崇禧,更多地出现在抗战的第一线。而黄绍竑却在1930年离开桂系后,投奔国民政府,当起了政治文人。
当时,在新桂系反蒋最严峻的时刻,黄绍竑为何会通电主和,离开桂系,投奔蒋氏集团呢?
(陆荣廷)
一、桂系三巨头。
辛亥革命后,产生了以陆荣廷为首的旧桂系,其一度控制广东、广西、湖南三省,鼎盛时期兵力达到5万多人,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军阀势力。
后来,一同出身于桂林陆军学堂的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联合推翻了旧桂系的统治,成立反蒋的新桂系集团,以李、黄、白排定座次,
1925年至1930年,桂系响应广州国民政府号召,李宗仁率领第七军参加北伐颇有战功;白崇禧以副总参谋长之职,协助蒋中正指挥北伐;黄绍竑则留守广西,负责后勤供给,保障北伐胜利。
1927年4月时,桂系又伙同蒋中正发动反革命政变,由于利益分配产生分歧,两年后蒋桂战争爆发,桂系战败。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后,新桂系和张发奎的第4军联合反蒋,又在衡阳被击败,只能退守广西。
在桂系接连遭遇重挫之际,1930年8月,黄绍竑向全国发出“马电”,主张讲和。四个月后,他离开新桂系,从龙州转道香港,并于1931年1月到南京投靠蒋氏集团。此后黄旭初进入新桂系,成立李、白、黄的新座次。
(黄绍竑)
二、内战令人厌倦。
那时候,军阀割据,相互间为地盘连年混战,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贫穷农家出生的黄绍竑,对此十分苦恼和厌倦。他认为,几年的内战,于国家无益,于人民无益,于自己无益。
尤其是母亲死于逃避战乱的路上,更让他厌烦战争。黄绍竑10多岁就离开父母,到外地读书,此后的36年里,居留家乡的时间不足六个月。1929年他从香港回到家乡容县黎村镇珊萃村,也只呆了两天就要前去赴任。当时母亲那龙钟老态,不舍泪眼让他心如刀割。
1930年粤军占领容县,曾多次搜捕黄绍竑的家人。为此,他的妹妹只能带着老母亲东躲西藏,最终老人因不堪颠簸凄凉地死去。这件事对黄绍竑打击很大,他常常自责,认为自己于国无忠,于家无孝,以至于心灰意冷,对政治失去了兴趣。
而中原大战中,由于黄绍竑在北流和衡阳战役中指挥失误,导致新桂系和张发奎的第4军均损失惨重。尤其是第4军,从出征前的2万余人到后来仅剩下千余人,枪不过五六百枝。白崇禧和张发奎为此对其多有指责,许多将领也要求清算他军事指挥上的责任。这让黄绍竑觉得第4军、第7军反对自己的人太多,遂萌生退意。
战争还使得广西人民生活困苦,死亡巨大。粤军入境后,以飞机对居民区进行狂轰滥炸,死伤居民数以万计。凡此种种,都让黄绍竑对于内战极度厌倦,对于和蒋氏军事集团对抗失去信心,感到前途渺茫。
(白崇禧)
三、与白崇禧的矛盾。
1929年第一次蒋桂战争时,黄绍竑主张控制粤汉铁路,必要时放弃武汉和北平,收缩战线以防被各个击破。此战略建议遭到白崇禧的强烈反对,结果十万大军被消灭得所剩无几,只有留守广西的三个师得以保存。
这时黄绍竑又主张休养生息,暂缓出兵。可白崇禧又坚持集中所有兵力攻打广东,以占领广州扭转战局。结果全军覆没,广西也因此沦陷。黄绍竑和白崇禧只得逃往香港。
1930年初中原大战前夕,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在南宁开会,决定弃守广西,全力北上会战中原,并要求黄绍竑停止在恩平镇压红七军,转头北上。
原本并不同意放弃广西的黄绍竑,只得掉头北上。结果在衡阳陷入蒋军的包围圈。由于他和白崇禧在战略上再一次出现重大分歧,以致又招惨败,黄绍竑开始有了离开新桂系的念头。